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山东烟台2025届初三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语段加点字的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山上寺庙的大殿里,鸣钟击,乐声悠扬。寺里正举行隆重的收徒仪式,仪式中方丈追前人往事,为历代宗师上香。新入寺的弟子行跪拜古礼,参加仪式的弟子和嘉宾队形然,表情凝重肃穆,大殿两侧的罗汉塑像似凝神静听,惟妙惟,大典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Aqìng   yán  xiào Bqìn shuò  yǎn xiāo

    Cqìn   shuò yán xiāo Dqìng yǎn xiào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理标志是表明产品产地来源的重要标志,虽然是无形资产,还是当地的形象名片。(将“虽然”改为“不仅”)

    B.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改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后添加“的能力”)

    C.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将“不断改善”和“切实保障”调换位置)

    D.通过中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战“疫”中展现出的努力与能力、信心与决心,让国际社会动容。(把“让”改成“使”)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发(bān)  飞唐(tuí)   锐不可dāng

    B.zào)  匀chèn )  粗liè 广众(tín

    C.)   热(zhì)   领)   炙人口(kuài

    D.峋(lín   首(qiáo) 点zhuì) 玲珑透(

  • 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B.《愚公移山》出自《列子》,《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

    C.《中国石拱桥》是我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茅以昇写的一篇事理性说明文。

    D.《昆虫记》是英国作家法布尔的科普巨著,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鲁迅曾评价说:“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龟虽寿》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古诗词注重色彩的妙用。李贺在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中用“黑”“金”两色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中借“白”“绿”两色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在我们这个地区,萤火虫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什么昆虫像它那么家喻户晓的了。这个人见人爱的小东西,为了表达生活的欢乐,竟然在屁股上面挂了一只小小的灯笼。炎热的夏夜里,没有人没见过它的。古代希腊人把它称之为“朗皮里斯”,意为“屁股上挂灯笼者”,法语中则称它为“发光的蠕虫”。其实,萤火虫绝对不是什么蠕虫,即使是从外表上来看,它也不像蠕虫。它有6只短小的脚,而且十分明白如何使用自己的脚。它是可以用小碎步奔跑的昆虫。雄性萤火虫发育完全后,如同真正的甲虫一样,长着鞘翅。但雌性萤火虫却无此造化,享受不到飞翔的快乐,终身保持着幼虫的形态。不过,雄性萤火虫在尚未到达交尾期之前,形态也是不完全的。即使如此,称它为“蠕虫”也是不恰当的。法国有句通俗语,叫 “像蠕虫一样一丝不挂”,用以形容身上未穿任何保护性的衣物,但是,萤火虫可是穿着衣服的,就是说它有略为坚韧的外皮,而且它还有斑斓的色彩,身体呈棕色, 胸部呈粉红色,环形服饰的边缘还点缀着2个红红的小斑点。这哪儿会是蠕虫呢?

    (1)鲁迅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举例说说其“有趣”和“有益”分别体现在哪里?

    (2)请仿写例句写出选文中描绘的萤火虫,并能在仿写句子中简要概括其特点。

    例:蝉:无拘无束而放声高歌,是不知疲倦的歌唱家。

    萤火虫: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顺风车

    聂鑫森

    ①一连四个早晨,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三十八岁的付忠林就急忙地从社区的地下停车场把他那辆米黄色的小车开出来,停在社区的大门边——等着去送老婆上班、儿子上学?不。老婆刘素素教书的小学离社区不过两百米,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三年级,都用不着坐车。那么他这么早把车开出来干什么?等待搭顺风车的人!

    ②付忠林住在株洲城南,他的广告公司却开在城北清水湾。从社区出门,便是笔直的由南而北的建设路,全长十公里。一个人开车,还空着好几个位子,可以让人搭顺风车。车身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醒目地用毛笔写着粗黑的仿宋体字:“江山置业至清水湾,请搭顺风车,不收费!”

    ③奇怪的是,许多人从车旁走过去,一眼那张纸,嘴角便泛起淡淡的笑。居然没有人愿意搭他的顺风车。今天是第四个早晨了。忽有一个瘦削的身影,缓缓地移过来。他戴着近视眼镜,双鬓微白,微笑着问:‘‘先生,我叫马力,住一栋三三室。我去清水湾,可以搭你的车吗?’’付忠林高兴地说:“谢谢你搭车。我叫付忠林,住五栋二六室。请上车!”马力上了车。又等了一阵,再没有人来搭车了。

    ④付忠林叹了口气,说:“马先生,只有你相信我,肯搭我的车。”他按了声喇叭,一踩油门,车便跑起来。

    ⑤“付先生,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⑥“我自己开一家广告公司,上上下下有几十号人哩。”“哦,你的事业很红火,后生可畏。”“马先生,你呢?”

    ⑦“原单位是化工厂,是搞技术的。”

    ⑧“幸会。马先生,我就不明白,人们怎么不愿意搭我的车?”“因为你是老板,属有钱人。”“我不是愿意让人来搭车吗?”“他们认为你是施舍,不是在真心帮助别人;他们宁肯保持一种所谓的清高,这是仇富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你的车,你等了三个早晨了,不容易。”

    ⑨“终于等来了马先生,这是伟大的胜利。”“我不能不来坐你的车。其实我已从总工的位置上退休了,不需要上班了。”“今天是去厂里看看?”

    ⑩“不!我得破一破这种世俗之见。靠勤劳、智慧致富,有房、有车还有爱心,不去崇尚,倒变成了嫉妒、怨恨、冷淡,正常吗?这是真正的俗到骨了。”“你是为了安慰我。”

    ⑪“我是怕冷了你的这一片爱心,更怕社会的公德受到歧视。”付忠林的眼睛湿润了。

    ⑫半个月过去了。付忠林的车上有了第二个乘客,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在一家超市当营业员。马力本想马上下车的,但一想:不行,女同志疑心重,以为是个什么圏套,也跟着下车怎么办?

    ⑬付忠林问:“马先生.你……’’

    ⑭马力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厂里还有事要办哩。”

    ⑮又过了些日子,车上有了第三个、第四个乘客。马力一直坐到付忠林的那家广告公司的门口,两人都下了车。

    ⑯“付先生,我是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明天我和老伴要去北京了,去看看我的孙子!大家逐渐接受你和你的车了,社区里有车的人都在向你看齐哩。再见!”

    ⑰付忠林看着晨光中马先生的背影缓缓地远去,忍不住大

    声喊道:“马先生,祝你明天一路顺风!”

    (《小小说选刊》2015年21期)

    1说说第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文章结尾付忠林为什么会忍不住大声喊”?

    3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付忠林和马力具有怎样的品质。

    4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独特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野,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

    请以“家乡的秋天”为题,认真构思,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