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贵州铜仁2025届初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变换不符合改句要求的一项是( )

    A. 原句:东林净土的暮鼓晨钟荡涤灵魂。(要求:改被字句)

    改句:灵魂被东林净土的暮鼓晨钟荡涤。

    B. 原句:《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要求:缩写句子)

    改句:《红楼梦》是小说。

    C. 原句:10月19日南昌市广场东路上,一群来自江西余干县的农民工抬起汽车,救出车轮下的巩梦露并送她到医院。

    改句:10月19日南昌市广场东路上,抬起汽车救出车轮下的巩梦露并送她到医院的,是一群来自江西余干县的农民工。

    D. 原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要求:改成反问句)

    改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怎么能瞧不上?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镶嵌 凝滞(zhì)   无人问津   络绎不绝(luò)

    B. 冗繁 挑衅(xìn)   上天馈赠   流光溢彩(yì)

    C. 赡仰 巍峨(ó)   别出新裁   永垂不朽(chuí)

    D. 峻峭 羞赧(năn)   怦然心动   囫囵吞枣 (hú)

  •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贴春联是中国的民俗风化之一。

    B.《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社戏指的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恐龙无处不有》运用时间顺序介绍恐龙在远古时代是存在的。

    D.《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视剧《觉醒年代》让很多人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

    B.考古工作既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C.能否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需要将体育和教育的视野“合二为一”。

    D.看着浪花轻抚沙滩和游客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紧张和不快慢慢释然。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诗词阅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卖炭翁》一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提示了卖炭翁的生存状态:年岁已老,劳动艰辛,烧炭工作环境恶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存处境。

    C.“官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怜惜”的意思,是作者对老人被掠夺展现出的深深怜惜,也流露出无力相助的无可奈何。

    D.该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诗中用了一组数量词,“千余斤”与“半匹”“一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王维)

    (5)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酬乐天杨周处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赤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是古典诗歌中颇为精彩的议论。

    (8)《送东阳马升序》一文中以细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表明其原因的一句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1)_______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________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冬天》,回答小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注释:①砑:这里指用器具碾压银子,使其密实而光亮。②口占:指即兴作诗,不打草稿 ,随口吟诵出来。

    【1】本文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和第②段的画线句。

    ①“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描写角度)

    ②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修辞角度)

    【3】如何理解第②段“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4】文章为什么以“冬天”为题?

    【5】请你谈一谈,在成长过程中,无论何时想起“心上总是温暖的”经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甲、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乙、   滋润我成长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③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⑤全文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