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乐山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海滨疗养时,偶然认识了女民工达雅并相爱。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B.《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有“闹”的情节,一个“闹”字,凸显场面之精彩,英雄之个性,令人印象深刻,如孙悟空大闹黑风山、大闹五庄观;鲁达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武松大闹飞云浦,花荣大闹清风寨,李逵元夜闹东京等。

    C.祥子苦干三年买了辆新车,结果被孙侦探敲诈,夺走了车子,理想第一次破灭。后来又因为被抓去当壮丁和为虎妞办丧事等原因,理想一再破灭,最终祥子走上了堕落毁灭的道路。

    D.《阿长和<山海经>》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往事,刻画了她善良、朴实的形象。阿长寻购并赠送作者一本《山海经》令作者震撼不已,心里充满感激和崇拜。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与新型冠状病毒对抗的一线,医疗物资的告罄并没有击垮医护人员战胜病毒的信心。

    B.这轮谈判由美国从中斡旋,目标是在一年内达成一个两国并存的和平协议。

    C.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写景物时,适当调遣笔墨,使动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那么,所写的景物也就更生动而富有情趣了。

  •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C. “花下清朝留学生速成班的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 4、下列词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刻(qīng)     吐(ǒu)     量(diān)    无故(yuán)

    B.唐(jū)       或(jiàn)    (cuàn)    无精打(cǎi)

    C.海(ōu)       车(yùn)    (táo)     伤痕累(1ěi)

    D.烟(cōng)     (hè)     袄(jiā)     之力(jū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课外文言文阅读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①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

    【注释】①贷:借。②邑金:领地的资金③波臣:海神的臣子。④肆:店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贷粟于监河侯/彼竭我盈,克之

    B. 庄周忿然色/则飞沙走砾

    C. 视车辙/三臣于草庐之中

    D. 南游吴 、 越之王/焉置土石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

    3结合选文,概括庄周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借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这首曲的开头“聚”“怒”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请你具体加以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成长是无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攀登,逐渐摆脱低俗事物的纷rǎo( ),用传统文化来滋养心灵。有句话说:柔日读史,gāng( )日读经。意思是说,意志懈dài( )时读史以明志,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   ,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仿照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_____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八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闪光的戒指

    ①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②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③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④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是鸡叼了?是狗衔了?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⑤母亲是一步三挪回到家里的,母亲回到家里就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⑥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⑦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母亲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母亲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⑧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⑨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⑩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⑪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⑫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捋下戒指。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⑬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商量?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我想把棺木卖掉。 

    ⑭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⑮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⑯母亲还兑现诺言,给她的儿妻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1阅读全文,简述题目“闪光的戒指”的含义。

    2仔细阅读选文,请将文章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借戒指 → _________________→ 现戒指 → _______

    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字的妙用。

    (1)当母亲将血汗钱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

    (2) 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4综观全文,说说母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不少于两点)

    5文章结尾,母亲“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谈谈你对母亲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①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②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③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④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⑤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⑥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⑦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⑧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⑨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⑩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3请分别说说第⑨段中“一回事”和“另一回事”的含义。

    4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5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

     

  •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 嚣

    赵长天

    (1)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2)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3)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4)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5)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6)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7)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8)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9)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10)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11)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12)“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13)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14)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15)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16)“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17)“门别开得太大!”

    (18)“找根棍子撑住!”

    (19)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21)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22)“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23)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24)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25)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26)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27)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28)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29)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30)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 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 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文章叙写了关于基地小试验队的4件事情,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补足空缺。

    (1)基地小试验队员口渴想喝水,哪怕一口水也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蒙古族同胞得救,基地小试验队员也吃到最甜最美的西瓜解渴。

    3赏析下列两个句子。(文中划“   ”句子)

    (1)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从修辞角度分析)

    (2)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是大西瓜!(从加点词角度分析)

    4找出文中划波浪线 句子,为什么他们觉得当时吃的西瓜“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

    5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请以“铭记那份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