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内江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 《登飞来峰》《记承天寺夜游》《月夜忆舍弟》的作者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夸,一定以实情相报。)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认为我自私。)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D.又间令吴广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再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 3、谈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年,90后、00后身上有不少“标签”:撒娇、卖萌、发嗲,自称“宝宝”;任性、冲动、脆弱,经常“崩溃”;“佛系”“道系”“丧文化”……我们经常忧心: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吗?然而,在今天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卖萌不影响他们冲锋,恐惧不影响他们勇敢。他们“崩溃”完马上又投入战场,防护服也挡不住他们年轻的心,他们跳出了防护版的“小天鹅”、方舱版的“萨日朗”……这就是90后、00后的非典型青春!这就是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抗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看来,并没有什么天生的盖世英雄,是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说起责任,一个人要担当的责任有很多,对国家、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对自己、对历史、对未来……不同的社会关系和角色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

    (我来辨)

    阅读材料后,同学们进行了以下讨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面语段中加点的“标签”是名词,“非典型青春”是偏正短语,“责任和担当”是并列短语。

    B.“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吗?然而,在今天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卖萌不影响他们冲锋,恐惧不影响他们勇敢。”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抗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把“对国家”和后面的“对自己”调换位置。

  • 4、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从书以观   (得到)

    B. 援疑理   (询问)

    C. 其欣悦   (等待)

    D. 同舍生皆绮绣   (被子)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借于藏书之家

    B. 媵人持沃灌

    C. 录毕,送之

    D. 圣贤之道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嗜学”而“家贫”,所以只能求借于藏书之家,由此写出了读书之艰难。

    B. “未尝稍降辞色”描写了老师的言辞、态度很严肃,这里写老师严厉的态度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恳切。

    C. 选文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以同舍生的“若神人”与自己的“媪袍敝衣”作比较,突出了作者的寒酸,也表明了作者的自惭形秽。

    D. 作者通过自述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的颈联的原意是什么?现在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初中语文课上,我们领略过很多名家的风采。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例句表述你对他的认识。

    例句:有一个灵魂的疗救者,他叫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我们了解了他被中国留学生的麻木所震撼,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唤醒国人的心路历程。

    仿写: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 (《孟子》)

    (2)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诗经》)

    (3)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

    (4)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诗人杨炯在《从军行》抒发了自己宁可当一名下级军官也要投军报国,投笔从戎的决心的句子是:

    (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议论文阅读

    让经典名著成为阅读首选

    周思明

    ①俗语有云:烂货梨子一筐,不如仙桃一个。如今人们都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如果阅读再不加选择,其效果可想而知。而对于写作者来说,就更有必要精选名著进行阅读。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须知,阅读的品位决定着创作的品位。

    ②阅读名著,能让我们为写作奠基。古典名著是原创的楷模,有的古典名著里,还包含着哲学、美学、军事、医学等诸多知识,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有的名著,文笔精到,且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振奋,催人向上,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有的名著,想象力丰富,读后给人奇妙感受,如《聊斋志异》《西游记》等。还有的名著,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论语》《孟子》等。阅读名著,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有助于写作者创作水平的提升。

    ③阅读名著,当然不可能像阅读通俗文学作品那般轻松。名著往往部头巨大,节奏舒缓,书中所写的时代可能距今遥远,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有的名著,比如卡夫卡、马尔克斯的作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甚至晦涩难懂。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经典名著是经过读者、时间反复检验遴选下来的文化精髓,具有不容小觑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思想蕴涵、艺术价值,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远不是当下的流行文学所能比拟的。中国版本图书馆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复出版排名前十位的均是名著,而不是流行读物。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为例,《西游记》出版525种,《红楼梦》出版492种,《水浒传》出版485种,《三国演义》出版484种。

    ④名著的最显著特性就是生命力持久。比如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成书于约2500年前,其内容博大精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至今仍能运用到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孙犁、路遥、陈忠实、莫言、贾平凹等人的作品,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被无数学者列为研究的对象。这些作家的优秀作品显然已经进入名著范畴。

    ⑤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之所以如此丰富灿烂,就是因为每个阶段、每个时代都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而且名著往往是超越历史、超越时空的,在多年之后仍能给人以新的启迪,使人们常读常新。正如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名著的读者是通过时间汇聚起来的,而不是一时的;名著不是一两年之内的畅销书,而是经久不衰的。所以,对于今天的万千读者来说,读书就要有所选择。阅读名著,应该成为当下全民阅读新形势下的首要选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文章划线句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思想蕴涵、艺术价值,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远不是当下的流行文学所能比拟的。

    5你身边的同学喜欢读网络文学,却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读了本文,你将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 10、文字沙尘暴

    张炜

    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我们与他们相逢,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谈到网络传播对青年的伤害,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文字信息的巨量翻涌,呈弥漫式席卷而来,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它来自一种实际感受。

    奇怪的是外国学者对我们的强烈反应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点木木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如果发表作品,也当成纸上印刷品一样——怎么会不一样?网络只是园地和载体的一次改变,作品该怎样写还要怎样写。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为了便捷,有的很成熟的外国作家偶尔也在网络上首发创作,但文字上讲究的程度是不会变的。

    这就使人想到,同样是一个现代科技工具,在不同族群里发挥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不可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对一台手扶拖拉机感到好奇。一些人还记得,那时候村子里如果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的人都要跑出去观看,连老太太都出门了。到了今天,可能在村子里摆上一辆坦克都难有这个效果。可见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是一个科技特别不发达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容易产生技术崇拜。

    事实上无论网络的传播效率多么高,都不能改变个人艺术创作的品质。其品质不论发表在哪里都是一样,印在草纸上、金箔上,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载体而改变自己。

    所以严格讲,没有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也没有分类细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只有文学。载体从古到今不知改变了多少次,变化之大几乎是翻天覆地,但是文学的标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低劣文字等等呈现海量的趋势,形成了文字沙尘暴。但是,网络一点都不可怕。对高效率的工具,一味地排斥还不如利用。如果网络搬运的文字信息干净而讲究,那不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吗?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使用,这才是关键。

    总而言之,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1)外国学者对文字沙尘暴基本不存恐慌是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

    (2)文中用文字沙尘暴来比喻在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并呈现海量趋势的文字。

    【2】第四段中写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某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这样一段文字:语文老师给我们看《超能陆战队》,duang~duang~

    duang大白萌萌哒!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一现象做简要的评述。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烟火里的疼爱

    木兰溪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晩,舟车劳顿的我很没精神。原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清瘦的母亲端来菜肉馅儿,拿出圆筛子,放上一碗水,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那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就问:“怎么没泡呢?”

    ④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包饺子。“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我对她的这种矛盾说法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既心暖又心疼。

    ⑥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之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回到家的第二个晩上,她捧岀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拍着瓜给我看:“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学来了。”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钟头。

    ⑧母亲愿意用整晩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也会想到她,吃不到就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⑨我看着母亲用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瓮盆里精致得很,仿佛是艺术品。再将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然后撤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那了。

    ⑩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她应该是挺开心的,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过了。

    ⑪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锅里的南瓜裹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的她的快乐。外面的月亮就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

    ⑫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让我张嘴尝。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⑬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作疼。我说:“给你吹吹吧,再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⑭母亲憨憨地笑着:“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部没觉得。你回来了我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⑮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1请赏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2文中多次描写月亮,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

    4文中第④⑤自然段,母亲的话看似矛盾,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一:《那 本上,满是回忆》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要有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