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阿坝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休(qì)          (xī)        (xiá)       家荡产(qīng)

    B.锅(shuàn)   (hái)       歌(ōu)        风姿约(chuò)

    C.解(pìng)     (yǐn)       水(xián)     目光灼(zhuó)

    D.几(lǚ)        黑(yǒu)     头(bù)        抑扬顿(cuò)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B.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C.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D.何大学问在荣赝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常见的有疏表奏章几种。

    B.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与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分别是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D. 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曾巩、陆游等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主要是针对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而言的。

  •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A.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桂林的象鼻山宛如一头巨象过河,在烟雨中更是惟妙惟肖,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D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文言文阅读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比:连续,常常  ②葺:修理房屋  ③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④瀹(yuè):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释舟楫之/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讼充斥/小大之,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C. 而蔽采椽之/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D. 放意肆志/且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3小文同学读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一句,觉得很神奇。他找到的答案是,一年头发由白转黑,是因为他天天吃枸杞和菊花。你同意他的理解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位置

    所见

    所忆

    所感

    南面、东面

    西面、北面

    马耳、常山

    A

    好奇

    庐山

    卢敖

    羡慕

    穆陵关

    姜太公、齐桓公

    B

    潍水

    韩信

    哀叹

     

     

    5登临超然台,苏轼为什么会想起这么多古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研读唐朝诗人韦应物的绝句《秋夜寄邱员外》,完成题目。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②属(zhǔ):适逢。③幽人:隐居之人,指邱丹。

    1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本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广东侨界青年联合会于4月2日下午在广州召开了广州侨青联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广东乔青联主席戴文威,广东乔青联执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主要成员及新闻媒体代表逾50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国侨联副秘书长兼海外联谊部部长、中国侨联青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权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发言,畅谈自身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认识,以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的系列方针政策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并对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动广东青联的工作,踊跃发言,展示出当代青年的风采。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李贺)

    (1)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6各字。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历史雄辩地证明,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①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来说,真正有用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②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遭遇了挫折,经历了错误,才能获得经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这样错一点,学一点,日积月累便能成功。

    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仅灯丝实验就进行了一千多次,终于发现钨丝是灯泡的绝佳材料,发出的光线十分明亮,又不易烧断,并适合长期使用。如此灯泡便慢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夜晚必备的照明工具。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其间经历的挫折不可胜数,正是把一次次挫折当作垫脚石,他才有如此成就,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④挫折是成才的催化剂。英国有一位大科学家叫杰克·伦敦,他自幼家境贫寒,但依然雄心勃勃地想当大作家。为了实现理想,他在中学补读一年,考上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最终因付不起学费而退学,可他没有放弃,他在家研读马克思、莎士比亚等名人的文章。然后他试着自己写文章发给杂志社,作品被一次又一次地退了回来。杰克-伦敦成才的欲望却变得愈来愈强烈,终于他的《雾都孤儿》问世了,他一举成名,并一发而不可收,名著累累,杰克·伦敦把挫折变为了成才的催化剂。可见要成才,少不了挫折。

    ⑤挫折是意志的试金石。如果没有惨遭“宫刑”、羞为人臣的痛苦,司马迁不会奋笔写成名垂千古的《史记》;如果没有遭受谗言、理想破灭的挫败,李白不会有“欲渡黄河冰赛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愁苦悲愤:如果没有两岁而孤、谪守邓州的遭遇,范仲淹不会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度胸襟.

    ⑥不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样,你就能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第①段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

  • 10、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第③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11、成 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已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4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想改变就趁现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