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出台对华为的经济制裁,要求所有使用美国半导体设备的企业,停止给华为供货从此,伤痕累累的“中国芯”,一直牵动我们的心。
B.天昏地暗,血雨腥风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
C.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慷慨赴死、取义成仁的悲壮史剧。
D.普罗米修斯傲然不屈,拒绝河神阿诺斯和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诱活,选择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________________。
①高快强,是团结的根基,是个体层面的自我超越。
②奋斗的真谛在于过程,而绝不止于结果。
③如何才能更高更快更强?
④“不满足,永远是向上的齿轮”,运动员每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都体现了奥运精神对人类困境的飞跃。
⑤答案是唯一的,奋斗,只有奋斗。
A.①③②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①③⑤②④
D.③⑤①④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聂政之刺韩傀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徒以有先生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4、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B.“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因为科举制度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意在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D.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儒林外史》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小说中写严贡生临终之际要挑掉灯盏中一根灯草的行径,将其吝啬表现得淋漓尽致。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温者,温热也;瘟者,瘟疫也。其音同而其病实属不同。又可(吴又可,明代名医)《瘟疫论》中,谓后人省“氵”加“疒”为瘟,瘟即温也。鞠通(吴鞠通,清代名医)《温病条辨》,统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为一例。两家皆以温、瘟为一病。殊不知温热本四时之常气,瘟疫乃天地之厉气,岂可同年而语哉!
夫四时有温热,非瘟疫之可比。如春令之春温、风温,夏令之温病、热病,长夏之暑温,夏末秋初之湿温,冬令之冬温,以上诸温,是书皆已备述,可弗重赘。而鞠通先生之书,其实为治诸温病而设也。至于瘟疫之病,自唐宋以来,皆未详细辨论。迨至明末年间,正值凶荒交迫,处处瘟疫,惨不堪言,吴又可先生所以着《瘟疫论》一书。
咸丰八载,至同治纪元,吾衢(衢州,地名)大兵之后,继以凶年,沿门合境,尽患痘疫。其时丰父子延医用方,皆宗又可之法也。瘟疫之证之药,与温病因时之证之药,相去径庭,决不能温、瘟混同而论也。因忆又可着书正崇祯离乱之凶年鞠通立论际干嘉(清艺隆、嘉庆两朝的合称)升平之盛世。一为瘟疫,一为温热,时不同而病亦异。由是观之,温病之书,不能治瘟疫:温疫之书,不能治温病。温、瘟两字,判然不同,而况病乎!知我者,幸弗以丰言为河汉也。
(节选自清代名医雷丰《时病论》,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书皆已备述 备:详细 B.可弗重赘 赘:多余
C.迨至明末年间 迨:等到 D.沿门合境 合:结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因忆又可着书正崇祯离乱之凶年鞠通立论际干嘉升平之盛世
A.因忆/又可着书正崇祯/离乱之/凶年鞠通立论际/干嘉升平之盛世
B.因忆又可/着书正崇祯离乱之/凶年鞠通立论/际干嘉升平之盛世
C.因忆又可/着书正崇祯离乱之/凶年鞠通立论际/干嘉升平之盛世
D.因忆又可着书/正崇被离乱之凶年/鞠通立论/际干嘉升平之盛世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又可和吴鞠通都认为温病与瘟疫是一个病。
B.“温”与“瘟”写法不同,所以两种病的病理完全不同。
C.雷丰父子治衢州瘟疫用的是吴又可《瘟疫论》中的药方。
D.两代名医所处时代境遇的不同,影响了他们对病症、病理及治疗手段的认识。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我者,幸弗以丰言为河汉也。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亮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寒气袭人。诗人在严寒中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的思想。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7、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二届中国·泗阳桃花节3月28日在南刘集乡绚烂启幕。①万亩桃林芳华四溢,尽显“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趣。②花海绘就的浪漫春韵吸引了数万县内外游人来此观赏现代版的“桃花源”。③他们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助推我县旅游事业。④举目望去,路梗边的一座座简朴“农家乐”门前,好客的当地人搬上茶果,热情招呼游客小憩,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与清新美景欲盖弥彰,惹人心醉。
(1)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子曰:“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6)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说话,最不难,但又最不易。生活中,有的人讲话,调虽高,却让人难应:有的声虽平,却让人心动。有的理虽宏,却让人茫然;有的理虽微,却让人欣然。有的情虽露,却让人木然:有的情虽藏,却让人灿然。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是,要想使所讲之话能入耳、入脑、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
②讲话之要在得趣,其有旨趣,又有理趣,更有情趣。
③旨趣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人以斗志。话有旨趣,往往令人有醍酬灌顶之感。
④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面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⑤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离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了一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墩梭,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⑥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能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1】第③段加点词语“醍翻灌顶”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三方面展开论述:(1)__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4】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中?请具体阐明理由。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他借助修辞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立志、工作、成 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10、①通州,好一个“通”字了得!《国语·晋语二》载:“道远难通,望大难走。”这“通”有“ 甲 ”之义。古代通州沿运河可南达大江南北,沿秦代蓟(今北京广安门一带)、襄(今辽宁辽阳),驰道可东达松辽平原,出居庸关可北达长城内外。《易·系辞上》道:“一阖(hé)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通”有“ 乙 ”之义。古代通州自开河至封冻,运河上南商北客,出使入贡,(络绎不绝/陆陆续续)。《周礼·考工记·序》言:“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这“通”有“ 丙 ”之义。古代通州是京杭运河北端,“川陕豪商,吴楚大贾”沿运河将货物船运至通州,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方特产入长城各口,以骆驼或大车运至通州,交易后各载货回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称作通州的共有5处,但只有今天北京的通州中外闻名,根本原因就在于“取漕运通济之义”,就在于是京师的“左辅雄藩”,就在于它自古以来便是北京城的东大门。
②漕运码头可以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通州,是北京通往天津、河北、东北地区的枢纽要道。京杭大运河近千年的漕运历史为通州区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景佳谈。昔日的通州八景“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依稀可见,“一枝塔影认通州”“倒影山河月影摇”等赞美诗句一直流传至今。
③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发展国家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其中,最受瞩目的规划之一就是北京将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这一规划无疑将对北京及京津冀格局带来深远影响,通州将因此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1】对第①段中括号内所选词语和加横线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吴楚大贾(ɡǔ) 载货回程(zài)
B.陆陆续续 吴楚大贾(ɡǔ) 载货回程(zǎi)
C.络绎不绝 吴楚大贾(jiǎ) 载货回程(zài)
D.陆陆续续 吴楚大贾(jiǎ) 载货回程(zǎi)
【2】将下列对“通”字的解释词语依次填入文段①中甲、乙、丙三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贯通 ②到达 ③流通(交换)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3】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书写“漕运码头”四个字,并对自己的书写做简单赏析。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据《川东周末》报道:一位八旬的老人被子女遗弃在广安一卫生院,无人照料。其实老人有四位子女。卫生院也曾多次联系老人子女,希望他们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老人。”
②据报载,一位学生在班上乐于助人,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不料却招来一些同学“出风头”的讥讽,让其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学生,面对上面材料①中老人的子女和材料②中的那位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一,在下面写出你要说的话。(注意说话对象,语言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1)面对遗弃老人的子女,你会对他们说:“ 。”
(2)面对被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
12、你不能在舞台上纵声高歌,也许能在球场上龙腾虎跃;你不能在教室里春风得意,也许能在画室里泼墨抒怀......你没有高挑的身材,却拥有善良的心灵;你没优异的成绩,却有孝顺的美德......换一种角度看生活,你一定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以“遇见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1).叙写真实经历,抒发真挚感受,适当进行议论。
(2).书写规范、工整、干净。
(3).字数在600字以上。
(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