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德阳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红(fēi)             洞(suì)             绳(qiàn)

    B.行(wō)            (biē)             (wō)

    C.迷(wǎng)          船(bó)             滩(yū)

    D.肉(xuè)            (bó)             伤痕累累(lěi)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是 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国庆之夜,我们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只见整个上海灯火阑珊, 真可谓不夜城。

    C.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 无尽的奥秘。

    D. 解放前,化学家齐仰之过的是深居简出的书斋生活。

  •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全国两会,“全民阅读”又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表述上也由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变为了“大力推动”。

    B. 如今的工匠,不再只是“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的木工,当代匠人是技能人才,更是我们全体劳动者应具备的精神。

    C. 在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文化命题和精神命题的今天,图书馆被更多的人视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 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小学校将吟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B. 发令枪响后,王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

    C. 4月22日,作为三度携手扬马的独家冠名商,全友家居在参赛体验、赛事组织、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为观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马拉松赛事。

    D. 电影《红海行动》放映以来,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是难得的精品,口碑甚嚣尘上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臣之妻臣 私:   (2)王之甚矣 蔽:  

    (3)群臣对 莫:   (4)兽见之皆 走:

    2与“臣之妾畏臣”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由此观之   B.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C.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 虎求百兽而食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4简要说说甲乙两文的说理有什么异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 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C. 尾联塑造了一个轻叩柴扉、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依恋。

    D.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显得游兴十足。

    2诗中说“古风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三、综合性学习

    教师节到了,你所在班级将举办“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题目。

    1将下面调查报告内容填写完整。

    标题:关于我校初三老师工作量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________________

    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直接访谈。

    2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分别写一句话,送给下面的老师。

    (1)英语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以上庆祝活动,请你再为庆祝教师节设计两个语文活动项目。

    项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破译植物的语言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⑨科学家们预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本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从⑧、⑨两段中我们获取到什么具体明确的信息?(3分)

    4通读全文,你发现植物是怎样“说话”的?

     

  • 10、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①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④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⑤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⑥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的那一点——虎门销烟,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

    ⑦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要论失败的话也登峰造极了,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彻底的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⑧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1】文章开头讲述作者参与伦教奥运报道时的经历有何作用?

    【2】本文第③-⑥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3】文章第⑨段画线句中“往往”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④⑤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第①段中“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句后有什么启示?

  • 11、阅读下面的课内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一:

    最近,一位 90 后美女爆红,刷屏朋友圈。她叫刘琬璐,27 岁的年纪,却有个相当“厚重”的身份:浙大博导。看到这则新闻,李然和王玉进行了如下对话:

    李然:她真厉害啊,从小就是“学霸体质”的她,年纪轻轻,已当上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导师。我要向她学习,用功读书,为自己搏一个出彩的人生。

    王玉:这样的经历可遇不可求啊,人生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郑渊洁只读了小学,但依旧成为了“童话大王”。

    材料二: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你对于读书是否有用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

    ——《亲爱的安德烈》

    ——《你不读书,为什么过上想要的生活》

    要求:①观点明晰,②语言得体,③能适当运用论证方法,以增强说服力。④15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