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包头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一段文字从四大古典小说中节选,请判断人物“甲”是( )

    (甲)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A.胡屠夫 B.范进 C.王冕 D.杜少卿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春秋》;“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中庸》。

    B.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C. 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北宋史学家,编有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 契诃夫与莫泊桑均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们与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逻辑   曼妙   里程碑   余音绕梁   左右逢圆

    B.铺盖   朴素   吊书袋   望尘莫及   墨守成规

    C.枢纽   腐蚀   跑龙套   呕心励血   言简意赅

    D.胁迫   积蓄   划时代   炙手可热   振聋发聩

  •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乃春之始。  

    ①从古至今,每至这个时节,人们就开始筹划耕耘播种之农事,为一年的收获而忙碌。

    ②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解冻,春的序幕渐渐被拉开。

    ③俗语说:“百年难遇岁朝春。”立春若逢春节,春风春暖伴以春意春华,可谓普天皆春色,华夏尽祥辉。

    ④古人曾以立春为春节,以为春天之节序,农事之伊始。

    ⑤北方虽有“立春十日暖,四十九天寒”之说,但立春温在风,暖在水,春风冻人不冻水。

    A.④③②⑤① B.②①③⑤④ C.①⑤②④③ D.③④①⑤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缟素   子敬素好琴

    B. 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 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D.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 拔山倒树而来

    C. 潭西南而望   D. 为坛而盟

    3用“/”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寡 人 以 五 百 里 之 地 易 安 陵

    (2)夫 专 诸 之 刺 王 僚 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弗敢易______ (2)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

    (3)皆布衣之士也______ (4)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

    5翻译句子。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望洞庭》,回答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作者笔下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三、四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出它的妙处吗?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2018年某市中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

    37.80%

    语言表达

    语汇句子,表达技巧

    38.95%

    层次结构

    整体布局,过渡衔接

    17.35%

    其它

    书写、标点运用等

    5.90%

    看了上述结果,如果要你对即将步入2019年中考考场的考生提出一点最重要的建议,你会说些什么?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刘方平《月夜》中写出乡村春夜的清新活力,表达欣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旅夜书怀》中以壮阔之景反衬诗人孤寂、悲愤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晶莹的瞬间

    ①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②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③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下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时望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 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④就在我渲染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听完肖邦的钢琴曲后心情很忧伤压抑。

    B. 本文主要运用了插叙,回忆了很多年前的一个大雪天,我邂逅一个小姑娘的故事。

    C. 文章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第一次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乐观;第二次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D. 开头和结尾都出现钢琴曲,钢琴曲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③段中,我遇到小姑娘后心理情感发生了变化,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赏析“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2)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鲁迅《雪》)

    本文第二段与链接材料中都有对“雪”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它们各自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10、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_______、处困顿而不_______、临诱惑而不______,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______________。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依次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摇摆       忘形       沉沦

    B.忘形       沉沦       摇摆

    C.忘形       摇摆       沉沦

    D.沉沦       忘形       摇摆

    【3】第②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构成排比。(要求:联系初中阶段学过的经典课文)

  • 11、墓碑

    周海亮

    ①兵是他的兵。他是兵的营长。

    ②所有人,都把那个兵忘了。唯有他,梦里时时遇见,醒来后,无限忧伤。

    ③整整一个营的兵力,越打越少,最后,只剩十几个人。十几个人埋伏在沼泽的边缘。部队正在撤离,他们的任务是拖住敌人,至少一天。

    ④十几个人对几千个人,这不是打仗,这是自杀。可是他们硬是奇迹般地将敌人缠住一天一夜,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他们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仅仅失去一名士兵。这绝对是一场可以大书特书的胜利,可是营长不这样认为。因为一名士兵在战斗中死去。只要有兵死去,哪怕再大的胜利,营长也认为,这是失败

    ⑤梦醒以后,营长一遍遍回忆兵死去的情景,每回忆一次,心头便多出一道伤疤。伤疤淌出鲜血,营长心如刀绞。

    ⑥他们开始撤离,子弹追赶着他们。他们且战且退,进入沼泽。兵停下,转身,开枪,便陷进淤泥。淤泥漫到小腿;兵动了动,两条腿,便全都不见。兵开始挣扎,可是他越陷越深。但兵仍然在战斗!瞄准,开枪,开枪——密集的子弹让十几个敌兵抬不起头。他至少打死三个敌兵,淤泥终漫到胸口。那时他就站在兵的身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他试图拉兵一把,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他看着兵,兵只剩一个紫黑色的脑袋。兵痛苦地从嘴里吐出污水和淤泥。兵冲他喊,救我。兵的脸扭曲成不可思议的形状。淤泥一点一点漫过兵的眼睛、头顶,终于,一个巨大的气泡慢慢升起,訇然破裂……

    ⑦营长记得清清楚楚,最后一刻,兵高举的两手胡乱地开枪。一颗子弹击中树干,又在营长的面前,划一条滚烫的弧线。营长不知道,兵的这颗子弹,是想送给敌人,还是自己。

    ⑧后来,兵被追认为烈士,墓碑下面,没有他的遗体。很多年,夜里,营长一次次地从梦里醒来,每一次,都大汗淋漓。兵被扔进沼泽,孤零零一个人。营长这样想,白发又多出几根。终有一天,营长决定,找到兵。

    ⑨找到兵,并不容易。沼泽仍是沼泽,潮湿肮脏。淤泥,污水,茅膏菜,水木贼,燕子花,睡莲和泥炭藓几乎构成沼泽的全部。好在还有那棵树。营长认识那棵树。现在,站在树下的营长突然确信,兵的那颗子弹,是奔他而来。因为战友们将兵抛弃,且没有任何借口。任何借口都不是借口,都不能原谅。这么多年,兵被孤独地扔在这里,似乎连上帝,都将他遗忘。

    ⑩淤泥里找到兵极其困难——将淤泥挖开一隙,淤泥很快合拢,再挖开,再合拢……很多次,营长认为,他也许永远不能够再找到兵。可是夜里,当他梦里再一次见到淤泥和污水中挣扎的兵,他发誓,纵是老死在这里,也要把兵找到。

    ⑪终于,那天黄昏,他挖到一具完整的骨架。营长就知道,那是死去的兵。兵保持着死去的姿势,手里,一杆枪烂得没了形状。

    ⑫营长长跪在兵的身边,号啕不止。然后,那天,一夜无梦。

    ⑬沼泽的边缘,多了一座坟墓。坟前有碑,碑的背面,留着营长的字迹:上帝忘记了你,我没有忘记。

    1自然段两个独句成段,有什么特殊作用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⑦自然段划线句中“滚烫”一词的丰富含义

    3第⑨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营长”的形象特点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作文

    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日子里,你整日居家,足不出户,或对父母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或与家人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或学习了一种新技能,或对在线学习有了别样的体会……

    请你以居家隔离生活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