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B. 元堡民中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 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D. 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 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 大雁顺着弯曲(qū)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shòu)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D.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qiào)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xī)大浪。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见义勇为的事迹屡屡见诸报端,这样的“正能量”应该多多益善。
B.暑假就像一位故人,纷至沓来与我相约在这炎炎夏日。
C.他自持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D.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爱莲说》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安塞腰鼓》为了展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之美,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D.《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回忆了作者童年到乡下外祖母家看社戏的经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②至哉?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④?
鸡栖于桀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 ①于役:服役。②曷:同“何”。③埘:鸡窝。④佸(huó):聚会。⑤桀:鸡栖的木架。⑥括:至,汇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第一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期盼丈夫归来。
B.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 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以致不能自已。
D. “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2】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7、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你车上的信写得很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好信。你说到李、杜的分别,的确如此。写实正如其他的宗派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短处就是雕琢太甚,缺少天然和灵动的韵致。但杜也有极浑成的诗,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首,胸襟意境都与李白相仿佛。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这是时代使然,无法可想的。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犹令人缅想不已。杜甫有许多田园诗,虽然受渊明影响,但比较之下,似乎也“隔”(王国维语)了一层。回过来说:写实可学,浪漫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国人谈诗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而且毕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决不会坏事。你务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说话太严,我平时对老朋友讲话也无顾忌,那是你素知的。并且有些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了出来等于有了发泄,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1】这封家书可以看出亲子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关于李、杜的分别,核心观点是什么?
【2】这封家书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有家长对孩子的关切,也有自己的反省。请简要概括出反省的内容。
8、阅读《三角梅》,完成各题。
三角梅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壮壮实实,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光彩美丽。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滥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生长状态 | ①____ | ②____ | ③____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3】本文的②~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5】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9、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则120字以内的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表达得体。
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时挂出“勿需让座”提示牌,引发了全国网友狂赞,被称为“硬核大爷”。
刘增盛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挂上这样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他还得站起来让座……万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这不就尴尬了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