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 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
C. 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 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蓬佩奥在国务院官网发了篇可笑的声明,撺缀(cuān duo)各国共同抵制华为。
B.6月25日端午节,贵州省仁怀市800架无人机上演震撼(zhèn hàn)夜空秀。
C.这真是个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的盛会,你可以欣赏歌剧院的轻歌慢舞(màn wǔ),也可以聆听交响乐团的感人乐章。
D.翌(yù)日,在李先生的追悼会上,目睹国民党特务滋扰会场,闻一多先生怒不可遏(è),挺身走到主席台前,开始演讲。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①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②“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6、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的诗句。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回答下列问题。
著名作家施蛰存曾这样评价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1)成功之道:傅雷对待如何教育孩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什么是第一位的?他在信中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如何做的呢?
(2)阅读傅雷: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阅读变得更加重要。这是一种有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些方式阅读?(列出两种即可)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记(节选)
徐迟
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⑤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峭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⑥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⑦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⑧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1】阅读文段,写出作者游踪。
①____→②____→立马亭,龙蟠坡,半山寺→③____→天都峰顶
【2】有人说第④段用三个“直上”显得多余,用一个即可,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解
【3】试用平实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以“黄山”开头,不超过35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内,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4】文章写登山经过,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理解。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