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qiáng)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jiǎo)辩了。
B.如果大时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与扫(sào)帚从地上扫过,刨(páo)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C.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chù)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xuán)神迷啊。
D.原来我们己亲眼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shí)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qióng)。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一种比兴手法。描写初冬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B.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C.这首诗写主人公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这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嘱咐 辅射 马前卒 叹为观止 大彻大悟
B.缅怀 楞角 石炭纪 翩然归来 穿流不息
C.彷徨 恭顺 草坝子 行将就目 销声匿迹
D.骤然 演绎 湿漉漉 名副其实 纷至沓来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C.社,指的是社神(土地神);稷,指的是谷神。封建君王祭社稷,祈求丰年,故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黄发垂髫”中的“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5、诗歌联读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①
唐代 柳宗元
无限居人送独醒②,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③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已酉端午④
元代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注释)
①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被贬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他们。②独醒: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③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使刘邦未经一战而得齐地七十馀城。④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夏历五月初。
两首诗都有使用 “独醒”这一词,但抒发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2)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肖像描写写出了卖炭翁烧炭的艰辛。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环境。
7、阅读《傅雷家书》选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安慰你,又该谁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的),拿出这封信重读几遍。
(1)从选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2)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3)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规模趋势
——选自《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8年中国各地马拉松中签率情况 | ||
| 全程马拉松 | 半程马拉松 |
北京马拉松 | 36.50% | 10.40% |
武汉马拉松 | 15.19% | 16.40% |
重庆马拉松 | 24.70% | 17% |
无锡马拉松 | 26% | 11% |
上海马拉松 | 27% | 18% |
广州马拉松 | 33.10% | 27.90% |
(材料三)
随着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兴起,“蹭跑”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路跑赛事当中。有的人虽然没有获得赛事组委会颁发的正式参赛资格,但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在赛道上进行比赛。
多数跑友对“蹭跑族”持开放的态度,觉得蹭一段,感受一下跑马的快乐也无可厚非。马拉松组委会则非常反对,他们认为这种行为给赛事组织和秩序维持造成了困扰。“蹭跑的人很难分辨,这种行为风险太大了。我们审核资格时,要求报名者必须提供近期的体检报告,这些‘黑户’占用赛事资源倒是其次,万一出点安全问题就是大事,况且他们还没有保险,这是对自己身体安全的不负责任。”
对此,一位业内人一语中的:“类似现象的背后,是马拉松文化的缺失。一位优秀的赛手,应该对赛事心怀敬意,无论是对比赛规则、应有道德或是应遵守的法规都应充满被畏。中国马拉松很热,但马拉松文化很冷。”
【1】以下说法,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在2014年,中国的国际马拉松赛事仅五十余场,可见群众反对举办该项比赛。
B.当马拉松比赛报名人数超过计划人数时,将根据报名的先后顺序确定参赛资格。
C.“蹭跑”,指的是未获得正式参赛资格的人员。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参加路跑比赛。
D.对各大路跑赛事中的“蹭跑”现象,多数跑友及马拉松组委会均持开放的态度。
【2】请根据材料,说说“蹭跑一族“产生的原因。
【3】为什么说“中国马拉松很热。但马拉松文化很冷”?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9、请以“属于我的世界,真是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