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五家渠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桃林美景洁净幽寂,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静美,为下文桃花源的出现做了充分铺垫。

    B.《卖炭翁》一诗记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并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C.《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辈(háng)     (zào)     褓(qiǎnɡ)     息万变(shùn)

    B.皱(zhě)       裂(guī)     (jìn)        纷至来(tà)

    C.暗(huĭ)       默(jiān)     (biàn)       然开朗(huò)

    D.然(mò)       隔(jiān)     落(zhuì)       不经心(màn)

  •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峻   马前卒   蓑草连天   惊心动魄

    B.褶皱   岛屿链   毫无疑问   悬崖绝壁

    C.凋零   沼泽地   草长莺飞   不加思索

    D.稀疏   磁共震   海枯石烂   天衣无缝

  •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集》以作者姓名命名;《聊斋志异》以书斋命名;《柳河东文集》以居住地命名;《王右丞集》以谥号命名。

    B.记,这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C.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天启是明熹宗年号,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是1622年,所以1623 年是癸亥年。

    D.“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而非“清明”这个节气,因为后半句的“春暮”二字。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请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作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睢》) 

    (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愿天下士子均有容身之所,展现诗人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中表现花草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_________________(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各题。

    故乡的炊烟

    ⑴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⑵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

    ⑶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的缘故,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⑷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糊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⑸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糊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⑹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⑺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⑻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

    1文章第一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你今生今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

    2文章第⑴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⑷段和第⑸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4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今年的春天我很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