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嘱咐 撺掇 目空一切 草长莺飞
B. 凫水 糜子 偷偷摸摸 海枯石烂
C. 家眷 斡旋 周而复始 燎原之火
D. 羁绊 缄默 销声匿迹 人情事故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主要的表现的手法是赋、比、兴。
D.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自信和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B.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C.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努力去探求真理。
D.一语点醒梦中人,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所有困惑和忧愁都烟消云散。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 幅射 销声匿迹 海枯石烂
B.湎怀 彗星 袖手旁观 轻歌慢舞
C.喧哗 迁徒 格物致知 分崩离析
D.赋予 虔诚 多多益善 叹为观止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下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出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6、古诗文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3)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学习小组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获得,需要你再整理出小学、初中教科书中写“雨”的两句古诗。
示例:①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以上语段出自名著《 》,作者傅雷主要通过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_______(人名)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2)这部作品主要讲什么内容?读了选文,你认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时,月夜如昼
①在我心底,总是悬挂着一轮明月,那是儿时故乡的月。我一直认为,那时故乡的月亮,是世上最明亮的。无论是我离开故乡,去别一个城市读书,还是后来回故乡的县城工作,直至现在离开故乡,在外工作数十载之后,我仍固执地认为,儿时故乡上空的月儿最亮。那时,月夜如昼。
②我的故乡,在苏北平原上,是个不知名的小村庄。正如我在《香河》里所描写的那样,巴掌大的庄子,筷子长的巷子。出门见水,无船不行。因为村子小,生活在村庄上的大人小孩都能熟识,不像现时城里,同住一幢楼里,上班下班在楼道里遇见,多半叫不出姓什名谁。常言说一熟三分巧。一个村子上的人,哪家有新鲜事,便爱往哪家凑热闹,尤其是一帮孩子。我记得,村子上只有一两家有电视机,我几乎每晚都带着三个妹妹,到村西头一户人家家里看电视。乡里人毕竟厚道,供我们看电视的这户人家,原本电视是在堂屋里的,后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主家只好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并把家中的凳椅搬到院子里,以便人来了好坐。不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还是挺安静的。这时候,我倒有些走神,会自觉不自觉地抬头,望望悬挂在空中的月亮,亮晃晃的,直逼我的眼。等我读了几年中文之后,才忆起这“月光如水”。每到电视剧散场,我和妹妹们都会披着如水的月光,奔跑在村上唯一的砖巷上。杂沓的脚步声,“噼噼啪啪”地响在巷头,带着童年的欢娱。那天空中的月儿,亮亮地照着,便成了一盏照亮我们归路的灯。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极少阴黑的夜晚,月儿总是那么亮,总是亮亮地照着。
③除了《排球女将》《血疑》在电视上火之外,还有一部电影更火,《红楼梦》。刚开始在县城电影院上映时,人山人海,排队买票。有的排了一天的队,都不一定买到票。怎么办?明天天没亮再来。后来发现,天没亮赶来,也不行。有人索性在电影院门前守夜了。
④在凭工分获取报酬的年代,我家因为人多劳力少,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队做事,能从生产队上拿工分的只有母亲,所以年终多半“超支”(不仅分不到“红”,还得欠生产队的钱),家中日常开销靠几只蛋鸡,自然没有钱给我买票去县城看《红楼梦》的。我是等了好久,《红楼梦》在邻近的村子放映时,才有机会去看的。其时,在乡下,看露天电影极普遍。一村有电影放映船来了,要放电影了,邻近村上都会有些大人小孩赶过来看。因为多水,有时会有人撑船去看,几个劳力,约定想看电影的(多半是大小伙子约姑娘,有点那个意思的),说走就走。想看电影的人多,船小,只得丢下无关紧要的看客。这当中,最容易被挤在船外的,便是小孩子了。我就有过被人家从船上拉下来的经历,可电影还想看,怎么办?靠双腿走,遇见河只有脱光了衣裤,赤裸着下水,“踩水”(把脱下的衣裤举在手上,浮水前行)而过。这把戏,不仅小孩子干,大男人也干。
⑤看露天电影,有趣的不仅仅在看了什么电影。电影散场往回走的路上,自会出现一些状况。只要留意,便会发觉哪两个是一对,哪个小伙子对哪个姑娘有意思。银色的月光下,薄雾弥漫的乡道上,情意绵绵的青年男女,一时顾不及脚下,失足进了垄沟,俏鸳鸯变成“落汤鸡”,引来一阵哄笑是免不了的。
⑥月儿高悬的夜晚,对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来说,做得更多的,是捉谜藏,打仗,捉麻雀子。一村的孩子,平日里总有亲疏的,上学下学在一块多一些的,到了晚上自然成了一队,这当中岁数大些的多半为队长,带领同伙和另一队“干仗”,一方躲藏,一方寻找,满庄子闹腾,弄得楝树果子满天飞,很有点“枪林弹雨”的意趣。
⑦任何一种游戏都有腻的时候,于是便来点“实惠”的,捉麻雀子。冬季,麻雀子多借人家山墙檐下做窝藏身。只要看到檐口有新草絮挂出,且隐有洞穴,内定有麻雀子。这时,可由几个小朋友打高肩(接人梯的办法),让手脚麻利者踩肩而上,伸手入洞,雀便可逮。自然也有例外,有时会逮到“油老鼠”(蝙蝠的俗称),那家伙摸在手里软软的,还会“吱吱吱”地叫,不吓你个半死才怪呢。高肩是没法打了,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属正常。有了这样的遭遇之后,再捉麻雀子,小朋友们多半选择网兜扑。用稍硬一点的铁丝作网口,串上一只网兜,固定在一根长杆顶头,长杆多为细长竹篙借用的。实施捕捉时,只要将网口对准麻雀藏身的洞口,略施敲打,使洞内雀儿受惊而外逃,自会落入网中,此时只须将网兜贴墙往下慢移,雀徒手可得。一夜下来,捉个十来只麻雀子,不在话下。无论烧烤,还是配细咸菜红烧,均味美得很。在那个农家餐桌上难见荤腥的年月,这可是解馋虫的妙招呢。
⑧细细想来,离开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庄已久矣,那砖巷是否依旧,那村庄又有怎样的变迁?那村里该有些人已走了吧,活着的人呢,生活得可好?那悬挂在村子上空的月儿呢?还是那般亮晶晶的么?
【1】文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在故乡苏北平原月夜的往事,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
月夜看电视、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品析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那天空中的月儿,亮亮地照着,便成了一盏照亮我们归路的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一方躲藏,一方寻找,满庄子闹腾,弄得楝树果子满天飞,很有点“枪林弹雨”的意趣。(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
【3】文章结尾段连续使用三个疑问句,说说这样结尾的妙处。
【4】试分析本文与鲁迅《故乡》有何异同。
9、《社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请你也运用这种写法,写一个体现天气寒冷的片段,1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