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B. 钱学森有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肃然起敬。
C.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如梦如幻般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D. 青岛在国人心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帆船之都,奥帆中心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参观游览。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货/恶其弃/于地也
B.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卑劣(liè) 驰骋(chěng) 沼泽(zhǎo) 强词夺理(qiáng)
B. 暸望(liào) 迂回(yú) 龟裂(jūn) 目眩神迷(xuàn)
C. 蛮横(hèng) 虔诚(qián) 晦暗(huì) 不修边幅(fú)
D. 堕落(zhuì) 妩媚(wú) 抉择(jué) 瞬息万变(shùn)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D.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5、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2)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名著阅读。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_______(填人名)悉心的关怀与指导。在这封信中,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如何教育孩子,作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些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他是如何教导儿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医胡同
安晓斯
①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香炉里插着三柱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柱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②在我们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③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就问爹。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④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董家行医,家教很严。医德惟上,药价低廉。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⑤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
⑥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⑦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⑧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⑨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孩子,再有一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祥子听了,泪流满面。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⑩这一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
⑪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
⑫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
⑬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
⑭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⑮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
⑯入夜,万籁俱寂。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
⑰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祥子亲手点燃的三柱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柱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⑱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
⑲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你爹同意了。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
⑳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
㉑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
㉒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
【1】文章三次写祥子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各不相同,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流泪 | 原因 | 心情 |
泪流满面 | 父亲周年祭将至,他仍没有求得“平安香” | A |
泪水不断 | B | 感激 |
大把涌出 | 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 | C |
【2】试分析第⑭段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神医胡同”中“神医”一词的理解。
【4】文章以最后一味中药“良心”结束全篇,有什么好处?
9、文题:一次难忘的旅行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