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艺术、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B.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宽容、慈爱的父亲。
C.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D. 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使这部作品语言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E. 《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疫情防控工作。
B.在扫黑除恶活动中,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C.江万里的祖籍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人。
D.能否做到自觉自律,是确保居家学习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3、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 )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其一犬坐于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大道之行也
B.其真无马邪 弗学,不知其善也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策之不以其道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由外到内的游踪为线索写景抒情。
B.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表现了诗人春风得意、开朗豁达的胸怀。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幽”“深”二字互相映衬,共同烘托出幽静的气氛。
D.诗中抒写了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出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尤为重要。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兴趣选择;(2)问题选择;(3)目的选择,(4)方法选择。请你为还未读过《傅雷家书》的学弟、学妹介绍一种合适的阅读方法。
8、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张车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汽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欢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劳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来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用睥睨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我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
“什么?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年轻的母亲惊诧不已地问道。
“是的!”她坚定地说,并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颗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道。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1】填在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一张巨大的罗网 B.一根粗大的绳索 C.一条闪光的皮鞭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2】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
【3】第一段对人物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当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试揣摩一下年轻的母亲当时的心理并把它写出来。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有风度”,这是我们初中生语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好的演讲稿,会让人激情澎湃,身心随之调动,情感投入其中。请以“让爱永驻心中”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要有真情实感;(2)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观众;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