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
A. 陶渊明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韩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象征和比喻是有区别的。象征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而比喻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
B.高尔基,苏联作家,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父母的心》《我的大学》。海燕有“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D.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4、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
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
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诗歌最后说“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说明了什么?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 ,________。
7、弥尔顿说,书籍“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请从下面两部书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主要内容,说一说你从中提炼出了怎样的智慧精华。
①《傅雷家书》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枫叶红了
①老家门前有棵枫树,还是父亲50年前栽的。当年栽树的青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可枫树,历经岁月,却日益茂盛,忠实地陪伴着父母,映衬着老屋,正如蔡澜先生所说,一切都在变化,始终在那儿的只有树。
②我们小的时候,枫树已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们在树底下玩耍,围着它嬉戏。每年春天,母亲采下春茶,洗净糅细后,要用枫树枝来熏茶。父亲便会爬上高高的枫树,砍下几支枫树枝。母亲把枫树枝放进火灶里,点燃,但不起明火,灶上是一个篾筐,形状似帽子,中间起顶,四周平坦。茶叶洒在上面,熏上一天一夜制成烟茶。邻居们都说母亲熏的烟茶特别清香,父亲则争着“抢功”说是他的枫树好。
③深秋霜降,枫树叶渐渐染色,黄的、金的、红的、紫的、褐的,斑驳繁华,伸伸展展遮盖了大半个老屋,很是漂亮。那时小,不懂得欣赏。后来离开老家,去到很远的城市,有同事周末隆重地宣布她将去哪个遥远的地方赏枫叶,我这才想起老屋前的那棵枫树,想起它深秋初冬时那样的绚烂多彩,古朴的老屋掩映在它的明亮色彩里,像一幅油画,心中顿时一阵亲切与自豪。
④再回到老屋,我仿佛变为小孩,拿着手机不厌其烦地给枫树拍照,踩着它五彩斑斓的落叶轻轻哼歌。这么多年了,我第一次觉得,这棵枫树,像我们的一位亲人。
⑤父母拿着簸箕,在枫树底下捡拾它的果实:枫球。枫球有祛风除湿、疏肝活络之功效。我小时经常浑身瘙痒,母亲便用枫球泡水给我洗澡,有时用枫球煮蛋给我吃,果真竟然就不痒了。我生儿子时,父亲要母亲带来一大袋这样的干枫球,还有艾叶,月子里每天用它们泡水给我儿子洗澡。我儿子没犯过湿疹、皮肤过敏等毛病,大概也与这些枫球有关吧。
⑥就是这样,家门前的那棵枫树,我虽然远离了它,它却始终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比如,我至今最爱喝的茶,还是母亲做的烟茶,这些茶便都是它的枝干所熏,它的香气始终萦绕在我身边,连同一份浓郁的亲情。
⑦今年深秋回家,看到父亲还在院中忙碌,精神矍铄。我抬头看着多彩绚烂的枫树,说:“好像一树花呀!”父亲笑:“就是花呀,是从春天成长秋天才成熟的花。”我想,父亲当年之所以会选择种下这棵枫树,就是心仪它历经霜冻寒冷而成熟的这份美吧。我的父母,一辈子历经生活的磨难与艰辛,如今充实幸福,不也像这棵枫树一样吗?
⑧早几天看《张家旧事》,名门闺秀张家二小姐张允和先生说她最爱“从绿叶变成红花的枫叶”,她年轻时因历史原因命途多舛,老年却在昆曲、写作等方面有很好的成绩,直到93岁高龄飘然而去,仿佛一片在冬阳里优雅飘落的火红枫叶。
⑨每个坚强而精彩的人生,都是一片这样的枫叶,浸染岁月,成熟美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老枫树历经沧桑,为下文回忆做铺垫。
B.现在,“我”虽离家很远但能喝到烟茶,体会到亲情。
C.本文按照地点变换回忆了许多与枫树有关的人和事。
D.文章抒发了“我”对坚强而精彩的人生的赞美之情。
【2】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 “我”与老枫树的相关事件 |
小时候 | 我们在树底下玩耍,围着它嬉戏。 |
后来 | 离开老家,因缘际会,想起老屋的枫树。 |
再回到老屋 | ① |
② | 父亲要母亲带来一大袋这样的干枫球,还有艾叶…… |
今年深秋 | ③ |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想起它深秋初冬时那样的绚烂多彩,古朴的老屋掩映在它的明亮色彩里,像幅油画,心中顿时一阵亲切与自豪。”
(2)赏析加点词:“我小时经常浑身瘙痒,母亲便用枫球泡水给我洗澡,有时用枫球煮蛋给我吃,果真竟然就不痒了。”
【4】“我”为什么认为父母也像这棵枫树一样?请简要分析。
9、写作: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发生这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2)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3)故事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