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为“战胜冠状病毒,保卫人民健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C.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D. 青年应该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玉龙雪山矗立在蓝天下,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
B.要上课了,正在打篮球的同学们戛然而止。
C.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4、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忘路之远近
C. 处处志之 D. 故时有物外之趣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孤蓬”比喻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颈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6、(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
(2)崔颢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7、阅读《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和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一谈。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变色龙输在会变色
①变色龙起源于非洲大陆,最初是一种生活在地面的小型灰色爬行动物,后来才缓慢进化成树栖蜥蜴。
②变色龙的变色功夫取决于皮肤的三层色素细胞:最内层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可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鸟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体表颜色的多种变化,变色龙就能不露声色地融入周围环境之中,既隐藏自己,又能捕捉猎物。
③尽管变色龙并不罕见,可要在森林里找到它们并非易事,因为只要一有人靠近,变色龙就会灵敏地感知光线变化和振动,立刻一动不动地贴紧树枝或地表,把自己惟妙惟肖地伪装成一块树皮、一片树叶或是一根枯本,即便近在咫尺,人们也很难发现它们。土著部落有个传说,一天中能从树丛里辨识出三只变色龙的人,会给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
④然而,虽然在白天要想找到一只变色龙难比登天,但是在夜间简直是易如反掌。
⑤一到晚上,变色龙会爬到马路上取暖,因为柏油路面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温度高于阴冷潮湿的森林,可以让身体避免冻僵。可是变色龙一旦爬上柏油路,等待它的便是束手就擒。例如,一只罕见的豹纹变色龙,最快的爬行速度也仅有每分钟6米,又缺乏毒液、尖牙、利爪等自卫手段,所以只要晚间打着手电沿着马路搜寻,往往一抓一个准。
⑥问题来了,变色龙即使趴在路面,同样会将身体颜色变成灰黑色,就像一块柏油一样,白天发现不了,晚上就能发现得了吗?原来,变色龙在多光谱的自然光线环境中,会通过皮肤的张弛,改变色素细胞排列结构,进而特异性地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走到哪里都可以模拟周围物体的颜色和亮度。也正因如此,造成变色龙鳞甲反光率强于花草树木,虽然在自然光线环境中并无差异,可是一旦到了单光谱的灯光、火光等人造光线照射下,就会与四周对比出明显色差。因此,晚上只需带上聚光手电筒,仔细照射路面和两侧树林,反射出明亮颜色的变色龙便会原形毕露。
⑦会变色,当然是变色龙防身护体的优势,却没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到底,世上不存在没有破绽的优点,总会有露马脚的时候,我们过于依赖自身的优势,危险也就不远了。
【1】本文介绍了关于变色龙的哪些知识?
【2】第③段中引用土著部落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分析第⑦段加点的俗语有什么作用。
9、请以《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及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