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特立独行,只能让模仿者望其项背。
B.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
C.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他常常对别人妄自菲薄,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眷(juàn) 枸杞(qǐ) 悬殊(sū) 诸如此类
B.清冽(liè) 器皿(mǐn) 溯洄(huí) 难以致信
C.赋予(fù) 逸事(yì) 萦绕(yíng) 前乎后拥
D.寒噤(jìn) 敦实(dūn) 沟壑(hè) 震耳欲聋
3、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衣无缝 如法炮制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B. 目空一切 叹为观止 大彻大悟 佁然自乐
C. 难以置信 销声匿迹 草长莺飞 无人问津
D. 虚无缥缈 人情世故 周而复始 世外桃源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话实在离谱,令我们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交友的典范。
C.相声名家赵佩茹不耻下问向徒弟李伯祥学习《拉洋片》,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待艺术。
D.在旧社会,残酷的剥削和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使劳动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5、阅读《送友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别,依依不舍,动人肺腑。
B. 首联交代了送别之地、描绘了送别之景,颔联交代了送别之事。
C. “挥手”写分别时的动作,并用班马长鸣烘托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D. 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色彩斑斓,相互映衬。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不仅勾勒了分别时的寥廓背景,还具有对仗工整,比喻贴切,情境交融等特点,历来为人所称道。就你最欣赏的一点对此联进行赏析。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他顿时惊喜的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的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找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着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樱桃树。他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的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的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个字。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摸叶子
①船的螺旋桨,被渔民称为叶子。摸叶子,是指清理缠在叶片上的杂物。船行驶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常常被破渔网、海藻等杂物缠住,导致发动机熄火。于是就需要一水性好、身体壮、扛得住风浪侵袭、挡得住寒风肆虐的人,口衔尖刀,跳入海中,潜到水下,摸到叶子,割开缠绕的杂草断绳。在洋上摸叶子很凶险,因为有洋流暗潮,加上风大浪急,摸叶子的人很容易被潮流卷走,也容易被潮水挟持着,缠在叶子的破渔网、海藻里,一旦挣脱不开,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②我第一次见到哥摸叶子,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傍晚,厚密的雪粒在海岛凛冽的风中,变成锋利的飞刀,割得脸庞生疼。放学路上,我不小心滑倒了,手掌被一块碎玻璃划破了。回到家,哥用热水给我清洗伤口,还到门口扯了几片草药叶,嚼了嚼,敷在上面,又用手帕包好,然后舀热水给我泡脚。哥帮我按摩着长冻疮的脚,他粗糙的掌心抚过我的脚底,痒得我咯咯直笑。爹去世后,我很少笑了。
③这时忽然有人在门口喊哥,让哥去摸叶子。哥边帮我擦脚,边应了声“好”,转身拿起父亲的旧棉袄,跟着那人去了。娘收工回来,听说哥又去摸叶子了,叹了一声:“作孽哟,这大冷的下雪天!”娘顾不上吃饭,忙着煮好姜汤盛在搪瓷杯里。娘用毛巾把它层层包好,又摘下头上的围巾紧紧裹上,匆匆出门。“我也要去!”我拉住娘的衣襟。娘看着我,欲言又止,顿了顿,说:“走吧。”
④天暗下来,风更急了,呼呼的风声,带着响哨,雪更密了,没头没脑地打在脸上,疼极了。娘一手拢着我,一手搂着那个包得严实的口杯,顶着寒风往码头去。
⑤码头上的人,看到我们,不待娘问,便指了指离岸不远的一艘渔船。不远处,一只小舢板摇过来载着娘和我靠上渔船后尾,娘趴在小舢板上,大声喊道:“程啊,上来喝口姜汤吧!”喊了好一会儿,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哥的头冒出来,嘴里衔着一把白晃晃的尖刀,脸冻成青紫色,嘴唇灰白。哥游过来,靠在船边,把刀子递给娘,就着娘的手,喝了一口姜汤,冲我笑了一笑。娘柔声说:“再喝点,娒伢(闽南语,小宝贝的意思)。”娘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声音也哽咽了。我看着整个身体还在海水里泡着的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慌慌的,想哭,却不敢哭。哥对娘说:“没事,就好了,不用等我,这么冷,带妹妹先回去吧。”说着,接过刀子,游回刚才冒头的地方,消失在海面上,海面只剩下一个个起伏不定的波浪,像狰狞的兽,一圈圈打着转,仿佛在吞噬猎物。娘搂着我,紧紧地,生怕我丢了似的,眼睛紧盯着哥消失的海面,嘴里不停地轻唤着“娒伢娒伢”。
⑥摇舢板的大爷坐在船尾吸着旱烟,嘴里嘟囔着:“造孽哟,造孽哟!”哥冒了几次头,又几次消失,终于,哥又从水下冒出来,双手僵硬地划着水,缓慢地向我们游来。娘放开我,扑到船边,尽可能地把手伸向哥,哥把手搭在娘的手上,娘拼尽全力把完全脱力的哥拉上舢板。渔船上的人把哥的衣裳扔过来,娘拣出爹的旧棉袄,披在哥的身上,又解开自己的棉衣,把浑身发抖的哥搂进怀里,示意我把姜汤端给哥喝。姜汤送到哥唇边,哥好像连喝姜汤的力气都没有了,姜汤含在口中,老半天吞不下去。好久好久,哥才喝完了姜汤,我端着瓷杯的手冻麻了,杯子咣当一声掉在船板上。我用双手包住哥的手,送到唇边,使劲地哈气,哥的手冰得像冰棍,让人本能地想弹开,却又本能地想紧紧地包住。
⑦摇舢板的大爷把我们送回岸边,对娘说:“艮嫂,别让孩子做这个了,太受罪了,小小年纪,落下病可不是玩的。”娘已说不出话来,点点头,又点点头,泪,流了下来。
⑧因为娘不同意哥去做这么危险的活,哥每次都偷偷地去,每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娘就边哭骂哥不听话,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默默流泪,让我烧姜汤,拿火盆子,为哥搓手脚,直到哥面色回暖不再浑身打哆嗦。
⑨就靠着哥的“不听话”,家里的日子才过得下去,娘的病才有钱治,不再咳得惊天动地,我也才能坐在书桌前,没有跟那些贫困家庭的女孩一样,早早去打工,早早就嫁人。哥在本该任性撒娇的年纪,历经生死考验,修炼出超乎年纪的淡然坚毅。哥身上伤痕累累,他小小年纪,就患了极严重的风湿病,每到阴天,就痛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⑩因为哥,一听到“摸叶子”三个字,我就条件反射似的打哆嗦,手指上、膝盖里好像有无数针尖在扎,心中有一股子寒气嗞嗞而出。
(作者:施立松,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2】文中两次写到“摇舢板的大爷”,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第⑥段为例,具体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文章是如何讲述“哥哥摸叶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请以“________与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表达真情实感,中心要突出,详略要得当;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