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因为睡懒觉上学迟到了,老师问他原因,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B. 望着高耸云间的摩天大楼,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工程建造实力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C. 她将歌曲《九儿》演绎得荡气回肠,而她唱歌时目空一切的神情,也让观众为之倾倒。
D. 随着指挥的手一收,合唱团孩子们优美的歌声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
2、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B. 《西游记》中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鹰愁涧收白龙马。
C.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
D.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作者以深情的笔墨,刻画了双喜、阿发等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
B.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这种歌在格式上每两行为一小节,押一韵;歌词口语化,自然活泼,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C.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D. 《灯笼》以散文诗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纠正 迁徒 赌注 目空一切
B.撤回 瞄准 守猎 一声不响
C.黎明 喧嚷 邀请 偷偷摸摸
D.滑翔 凋零 濒繁 有益无损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ト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香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中描绘了梅花怎样的生存环境?请根据上片内容概括。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 ,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乙)“您怎么对维克托那么大的火气?”冬妮亚问。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公子哥儿,没有灵魂的家伙,我看到这种人,手就发痒。仗着他有钱,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干,就横行霸道。他钱多又怎么样?呸!我才不买这个帐呢。只要他碰我一下,我就要他的好看。这种人就得用拳头教训。”男子愤愤地说。
冬妮亚后悔不该提起维克托的名字。看来,这个小伙子同那个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是有旧仇的。于是,她就把话头转到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论的题目上,问起男子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来。“您怎么不多念几年书呢?”女冬妮亚问。
“学校把我撵出来了。”
“因为什么?”
男子脸红了……接着,他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冬妮亚。
(1)(甲)选段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选自经典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2)(乙)选段中的男子是____________,他最后在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3)(乙)选段中保尔的语言及其相关的情节,最主要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并列举后文中也能表现这样性格特点的一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唐朝、五代是椅子开始使用时期,但即使在贵族家庭,靠背椅等高型坐具也比较少见。在此之前,中国人只使用矮型坐具,如“胡床”“连榻”。胡床即今天所说的马扎,可折叠,方便携带。连榻是可以同时坐几个人的狭长矮塌。总之,此时中国流行的家具,如餐桌、书案、坐塌,都是矮型的。进入宋朝,“高足高座”的椅子在民间也普及开来,自此,中国人从“席地而坐”的时代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
②高型坐具的普及,引发了改变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比如,在流行矮足矮座家具时,大家围成一桌用餐很不方便,因此分餐制大行其道;而高桌高椅广泛使用之后,围餐就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了,因此合餐制渐渐取代了分餐制。
③传统的社交礼仪也被改变。在只有矮型家具的先秦,人们在社交场合都是席地而坐,正式的坐姿叫做“跽坐”,即双膝弯曲接地,臀部贴坐于足跟。此时,中国社会通行跪拜礼,因为跪拜礼是自然而然的,由跽坐姿势挺直腰板,臀部离开足跟,便是跪;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便是拜。这时候的跪拜礼,并无后世附加的贵贱尊卑之涵义,跪拜是相互的,是双方互相表达礼敬与尊重。
④经秦火战乱之后,汉初叔孙通重订礼仪,加入了帝制之下君尊臣卑的内涵,诸侯百官“坐殿上皆伏抑首”,所以刘邦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不过,此时的跪拜仍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大家还是席地而坐。臣拜君,君虽不再回拜,却也要起身答谢。
⑤到了高型椅子出现以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了改变,跪拜便带上了明显的尊卑色彩——想象一下,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也因此,臣对君,除了极庄重的仪典,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宋朝人基本上都不用跪礼,通常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
⑥从元朝开始,御前奏闻时,大臣一律下跪。这一礼仪,跟元朝将君臣视为主奴关系的观念也是合拍的。
⑦跪奏的制度为明朝所继承,凡百官奏事皆跪。朱元璋还变本加厉,规定下级向上司禀事,也必须下跪。
⑧清代臣对君的跪拜礼更加奇葩,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为了避免因为下跪太久而导致膝盖受伤,清臣甚至发明了“高招”:在膝盖部位裹以厚棉。练习如何跪拜也成了清代大臣的必修课,臣下如果跪得乖顺,则官运亨通。大学士曹振镛“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向他讨教秘诀,曹振镛告诉他:“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不但要跪,还要叩响头,一头触地,叩得越响亮越显示出忠心。
⑨所以说,跪拜礼的变迁,绝不仅仅是礼仪流变,背后其实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清臣跪得那么殷勤、欢快,无非是士风的退化。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型坐具的普及,引发了改变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传统的社交礼仪也被改变。
B.先秦只有矮型家具,人们在社交场合都是席地而坐,此时的跪拜礼并无贵贱尊卑之意。
C.高型椅子出现后,改变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跪拜便带上了明显的尊卑色彩。
D.汉初重订礼仪,加入了帝制之下君尊臣卑的内涵,高型坐具普及的宋朝便盛行跪拜礼。
【2】有人认为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中国坐具的发展史,也有人认为是讲跪拜礼的变迁,你认为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说明什么?请分析原因。
【3】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俘至大都,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长揖不跪。为什么文天祥“长揖不跪”?请根据本文简要分析。
9、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喜悦和往日的平静。在这场持久的战役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可能是疫情面前的逆行者,也可能是背后默默付出的人。让我们以静致敬,以“向 致敬”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