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部分。“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 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举办军运会的喜讯传来,江城武汉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D. 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朗诵《傅雷家书》的声音漫过抚河的风口浪尖,让人分外惬意。
B. “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气势如虹,让古往今来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
C. 纵然浮云遮住望眼,只要身在高层,你自可在人世之间独步悠然,轻歌曼舞。
D. 春风又绿的江南,到处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4、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
A. 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
B. 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 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 瞳仁(tóng) 戛然(gá) 辐射(fú) 蓦然(mò)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理解“风烟望五津”中“望”的含义。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
6、将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不朽之作,作者是苏联的 ,作品的主人公是 。
(2)在21世纪的今天,保尔的精神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意义?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忆冼星海(节选)
①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恕我记不得他的姓名),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对于音乐,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②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凑巧他也是广东人)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③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很小,当然,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我对于这一幅木刻也颇爱好,虽然它还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这才得了部分的满足。
④从星海的生活经验,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气魄。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的锅炉间的火伕、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不,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又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⑤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⑥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得生疏。和友人初次见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又忙于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xuān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这是一边讲述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计划,一边又批评自己和人家的作品,表示他将来致力的方向),实在不能赞一词。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⑦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并且因为他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勇于经验生活的各种方面,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已收到了他夫人托人带给他的一包陕北民歌的材料,可是他觉得还很不够,还有一部分材料(他自己收集的)却不知弄到何处去了。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
⑧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
⑨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根据第⑥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寒xuān(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我”对冼星海的认识 |
听到《黄河大合唱》后 | (1) |
(2) | 执笔沉思,作曲专注的人 |
读了洗星海自传后 | (3) |
(4) |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人 |
【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⑥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吃了一惊”是因为冼星海突然来访,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B.“觉得很熟识”是因为见面前我已从多方面对冼星海进行了解。
C.“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衬托出冼星海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
D.“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表明我对冼星海的能力和才华很肯定。
【5】作者知道冼星海已经死了,为什么结尾却说“他永远活着”?
9、题目:那束 的光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