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 305 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为其首篇。
B.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常见的谦词还有“在下”、“小女”、“家母”、“鄙人”等。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 即为夏季的开始。
D.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包括《谈读书》《谈作文》《谈人生与我》《谈情与理》《谈升学与选课》《谈未来》等。
D.《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才美不外见(jiàn) D.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蜷卧(quán) 撺掇(cuān) 接踵而至(zhǒng)
B.晦暗(huì) 丰硕(shuò) 掺入(chān) 出类拔萃(cuì)
C.斡旋(wò) 龟裂(jūn) 翩然(piān) 强词夺理(qiǎng)
D.毁灭(huǐ) 堕落(duò) 蘸到(jiàn) 讲信修睦(mù)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
【2】这两首诗,咏叹的都是何人和事?各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3】你认同哪一首诗的观点?请简要说说为什么。
6、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______)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______)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______)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______)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乙)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节选)
竺可桢
本校以时局之影响,奉令西迁,自赣来桂,今日得在宜山正式开课,旧学生皆已到齐,新生人数骤增。当此抗战形势日紧、前方牺牲惨重的今日,国家犹费巨款而维持若干大学,一般社会已有责备非难之声。此虽由一般人不明高等教育作育培本之重,然我们反躬自省,正应借此种批评,以增进其责任的自觉,共作加倍的自策。必如何而后能培植真正之学问技术,将来贡献国家,无负国家作育之至意,与社会期望之深厚,正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应深省力行者。而在今日艰苦流离之中,将欲增进自觉自奋,尤觉应回溯古来先哲志士之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以资吾人之矜式。因地思人,我觉得王阳明先生正是今日国难中大学生最好的典范。
阳明先生生于余姚(生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世宗嘉靖七年,即西元1472~1528),在浙江本省讲学之外,其一生事业在江西、广西两省为最大,又谪居贵州两年,也去广西不远。今日广西省的境域,多是先生遗惠所在之邦。今浙大以时局影响三迁而入广西,正是蹑着先生的遗踪而来;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我们正不应随便放过,而宜景慕前贤,接受他那艰危中立身报国的伟大精神。
以理学知名的学者,往往有他的应世的学识和彪炳的事功;他所讲的学问,又很多为无论科学专家或事业家所都应体验实行的。真正的理学不但不迂阔,并且有许多话是切合人生实用的。专家专其所学,果能再来诵习体会古人立身处世之微言大义,最是有益于为学与做人之道。而阳明先生才高学博,无论在学问、道德、事业,与其负责报国的精神,都有崇高的造就;在此国家蒙难学府播迁之中,他那一段艰苦卓绝穷而益奋的精神,更是我们最好的典范。我们在迁校以后,起居生活当然不能如平时的舒适,又因家人离散与经济的困难,心理上不免生一种不安的现象。然这次民族战争是一个艰苦的长征,来日也许更要艰苦,我们不能不作更耐苦的准备。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阳明先生平桂乱与谪贵州,正是赖非常的艰苦来成全他,结果果然动心忍性,增长他的学问,造成他的伟大。诸君都受高等教育,是国家优秀的分子,也是国民中幸运的人;当然都要抱定以艰苦的环境“增益其所不能”为目标,而准备来担当国家许多“大任”。这就不能苟且因循,而应以阳明先生的精神为精神了。
〖注〗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本文是1938年11月竺可桢在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山时的开学演讲词。
【1】甲乙两篇演讲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要观点?(4分)
【2】请从乙文中概括出王阳明先生具有哪些精神。(2分)
【3】甲乙两篇演讲词的作者对王阳明所做之事态度各有不同,分别是什么态度?请从演讲词
的特点入手,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4分)
9、作文
春花秋叶,是阳光给大地的礼物;南来北往,大雁给诗人的礼物;天真烂漫,是孩子给父母的礼物;思绪万千,是记忆给时间的礼物……世间有多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无私的爱与付,历经磨难之后的欢笑,前进路途上的领悟与睿智,都是最好的礼物。
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语言要连贯、表达要得体;②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