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
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湖泊/停泊 模糊/模具 风雪载途/载歌载舞
B.横笛/横卧 闭塞/安塞 踱来踱去/度日如年
C.漂移/漂白 物候/侯爵 销声匿迹/惟妙惟肖
D.缄默/盐碱 晴朗/朗读 大彻大悟/粉妆玉砌
3、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宾逊漂流记》极其自然地应归于西方文化中的伟大神话一类,归于《浮士德》《唐璜》和《堂吉诃德》一类,而不是归类于其他小说。
B.“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C.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D.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释]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2)全诗具体写出了诗人的哪些忧愁?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7、根据提示填空。
(1)出自苏联作家 _____(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_____人名)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宋江征讨方腊,待班师回朝时,一百零八条好汉就只剩下___(填数字)人。
(3)《神秘的池塘》中描写到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____________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____________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__________。
(4)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___________剪下许多小叶片是为了将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储藏蜂蜜和卵;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8、阅读下面孙君飞的《满》,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了,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想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隆重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并把被单摊开。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笑声和甜美的泪光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就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是缺一个柜子,那里还是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2】请分析第④段“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4】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9、题目:我因失败而成长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