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听老师讲课时,应尽量避免讲小话。
B. 我国人工栽培山茶花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C. 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实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D. 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家眷(juàn) 迁徙(xǐ) 诬蔑(miè) 挑拨离间(jiān)
B. 蛮横(hénɡ) 赋予(yǔ) 缅(miǎn)怀 格物致(zhì)知
C. 怠(dài)慢 敦(dūn)实 蜿(wān)蜒 怒不可遏(è)
D. 襁(qiǎng)褓 营(yíng)绕 绚(xuàn)丽 强(qiǎng)词夺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发表在《科学大众》1965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
B. 《恐龙无处不有》文题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观点,肯定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
C. 《大雁归来》通过夸张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D. 《时间的脚印》一文运用逻辑顺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能记录时间的相关科普知识。
4、下列句中“可”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一反常态,只写个人的遭遇?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完成下列题目。
(1)“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段话出自作品《_______》。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__。(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摸。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吗?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⑥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辽阔的秋,悠长的冬,遥远的春,我要一连跨过,再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作用。(2分)
【2】作者在写自己有关夏天的记忆时,穿插了对父亲的回忆,概括出文中主要写了关于父亲的哪两件事?分别有什么用意?(4分)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⑥段中画线句。(3分)
【4】第⑤段插入了我与友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4分)
(材料连接)
你对苦难的态度,决定苦难最终落在身上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如果你是积极的、坚韧的、心头的火一直没熄灭,苦难最终对你是一种磨砺,它还会增强你的自信与能力,转化为一种财富。这样,你就会说出“苦难造就了我”这句话。否则,苦难只会转化为痛苦的记忆,一段被命运糟蹋掉的生命时光。
——冯骥才
【5】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请结合全文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4分)
9、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就是生活里的诗意。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除诗歌之外,题材不限,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