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际上是公开的掠夺,“宫使”,即为皇宫的使者。“南山”指的是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B.诗歌的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生活。先写“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艰苦劳动过程。次写卖炭翁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可见其生活之艰辛,“两鬓苍苍十指黑”则可见其苍老。最后写到“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更是写出了老翁精疲力尽的情态,也可以看出卖炭路途的遥远和难行。
C.诗的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翩翩”原意是轻快洒脱的样子,而这里则是为了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而卖炭翁悲惨的结局也在诗的最后写了出来,用数量极少,对于老翁根本没有用的红绡和纱换走了老翁全部的生活的依托。
D.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所说“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与本诗的“手把文书口称敕”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写出了宦官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作者表达的都是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对《回延安》中“母亲延安换新衣”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把延安的变化说成“换新衣”,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B.诗人夸张地把延安称为母亲,十分亲切,因为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
C.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看到延安发生巨变后的喜悦。
D.联系上下文,诗歌语言形象生动、饱含感情,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是“风”,指国风,属于地方民歌民谣。
B.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回忆性散文《社戏》中写了鲁迅小时候看社戏时铁头老生,没有翻跟斗,有点失望,小丑出场大家笑着看,老旦出场唱个没完没了,大家很扫兴。这里提到的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D.唐宋八大家,唐代两人,宋代六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4、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
B.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C.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D.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对妻子的挚爱和对孩子的教育。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东栏梨花①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②飞时花满城。
惆怅③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④。
注释:①选自东坡区教体局:《品味东坡》(小学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此诗作于苏轼四十一岁,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又因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杭州为官。1077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此首。②柳絮:柳树种子,一般在4~5月成熟,上面有白色绒毛,因随风飞散如飘絮而称为柳絮。白居易的“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说的就是柳絮。③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④清明:清澈明朗。
【1】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花淡白柳深青”用色彩对比,言春快逝去而夏将至。
B.首句以柳青衬托梨白,更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表达对梨花的赞美、留恋之情。
C.“柳絮飞时花满城”点出初春季节,满眼的繁花景象和欢喜的心情。
D.“惆怅东栏一株雪” 以雪喻梨花,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
【2】面对“几清明”的人生,作者惆怅的是什么?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可以开阔眼界,提升素养。802班组织主题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演讲比赛,请你阅读小智同学的演讲稿,完成以下任务。
首先,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冷静,困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傅雷就对傅聪这样说:“①”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
其次,面对困难,不要沮丧,哪怕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应该振作起来,微笑着对自己说:“我能行!”《名人传》中,②(人名)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痛苦,他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
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③最后,面对困难,冷静、自信、坚强,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1】(任务一)根据阅读《傅雷家书》的体会,你认为填入①处的语句应该是( )
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B.你必须平衡自己的心理。请你记住遇事无论过于激动,还是过于消沉的人,都不能做成大事。
【2】(任务二)在②中填入的是_________
【3】(任务三)根据演讲稿已有部分,从下面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在划线③处对演讲稿进行补写。(100字左右)
A.孙少平《平凡的世界》B.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苏菲《苏菲的世界》
8、旁若无人
梁实秋
①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地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② A “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③ B 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洪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嗝,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
④ C 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
⑤叔本华有一段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⑥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的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
(选自《雅舍小品》 ,有删改)
【1】下面句子应插入文中ABC哪一处?并请说明理由。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
应插入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作者从看电影的“不愉快的经验”写起,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嗝,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
【4】文章结尾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下课铃响了,数学廖老师正讲到关键处,于是拖堂5分钟把这个问题讲完才下课。 同学A说:“哎,真讨厌,老师拖堂就耽误了我们下课玩耍的时间。” 同学B说:“我们换位思考吧,站在老师的角度,他是为我们的学习着想呀。”同学C说:“我们还是理解老师,廖老师并不是经常拖堂,今天实在是讲到关键处,如果这堂课不讲完,下节课讲,不仅要重新画图,还要从头讲起。老师拖堂其实是用自己的时间义务帮我们上课呢。”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4)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