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广电名嘴、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火相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微雕艺术家处心积虑,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随意雕刻。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头看看这走过的路,我们终于大彻大悟,那无法触及的东西,正是它,指引着我们远离悲痛,越是触及不到它,我们便走的越远,走的越远,便离开悲伤越远。
B.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C.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划,却由于叛徒的出卖,导致了那场战争的失败。
D.各地出现的“小黄车”上私锁、改号牌等让共享成独享的现象让人叹为观止。
5、诗歌赏析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
雪沫乳花②浮午盏,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①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按提示填空。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 》,文段中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高明的大自然
①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②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③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⑤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粘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粘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⑥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漏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⑦光纤的发明,导致了通信传媒领域的革命,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让人惊叹的是,在深邃的海洋底部生活的低等动物——海绵身上,早已武装了这项被人类视为高新科学技术的产品。在海绵身体的四周,生长着许多半透明薄膜构成的骨针,这些骨针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能,与现代光纤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海绵利用骨针多提供一些亮点,以吸引更多的绿海藻来自己身边安营扎寨,从而争取到更多的藻类食物。在骨针的牵线搭桥下,深海海绵与绿海藻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就形成了。
⑧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科学之友》,有改动)
【1】大自然“让人感到神奇高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根据全文,分别概括回答。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各有什么表达作用?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1)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2)在骨针的牵线搭桥下,深海海绵与绿海藻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就形成了。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试结合文段简要说明。
【4】文章第三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1)蝴蝶纵身跃入溪流的悲壮,触动了文人;父亲攀越月台的艰难,触动了儿子;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触动了学生……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④半命题作文必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