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仙桃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专集。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 《回延安》这首诗歌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记”事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原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

    B.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D.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法国的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我国超过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党员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道化学题有些难,老师在讲台上强聒不舍,讲了两遍,同学们终于明白了。

    B.全才不能取代坚持,是全才而没有成功的人比比皆是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D.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诗经·子衿》)

    (3)坐观垂钓者,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7)烽火连三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请你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选段,完成下面三个小题。

    保尔憋了好久的怒火,再也按不住,终于爆发了。他总是这样,一发起火来,动作就异常迅猛。“怎么,你们这帮坏蛋、奸商,竟敢欺负人?”保尔像蹬着弹簧,两手一撐就蹿到中铺上,挥起拳头,朝莫季卡那副蛮橫无耻的脸上猛力打去。这一拳真有劲,那个家伙一下子就栽下去。跌落在过道里的人们的头上。“你们这帮混蛋,统统给我滚下去。不然的话,我就要你们的狗命!”保尔用枪指着上铺那四个人的鼻子,怒冲冲地吼着。这样一来,局面完全改变了。丽达密切注视着周围所有的人,要是有谁敢碰碰保尔,她就准备开枪。上铺马上腾出来了,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也慌忙躲到隔壁的铺位上去。

    (1)请给“再也按不住”句中的加点字“捺”注音:__________

    (2)请概述选段中说的是什么事情。

    (3)从这件事情中你看到保尔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的小麦如何成为中国的馒头

    杨雪梅

    ①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新月地带,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最初被驯化的栽培小麦有两个品种,即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后,二粒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又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发生了杂交,形成了一个新的栽培品种。这就是今天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六倍体小麦,也被称为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②如果从历史文献中寻求蛛丝马迹,我们会提到《左传》记载的“不能辨菽麦”。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中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了,以至于当时的普通人都应该能够分得清大豆和小麦这两种农作物。当然在殷墟的甲骨文中也已经出现了“来”和“麦”这两个字,“来”指小麦,“麦”被释为大麦。“来”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应该是专指小麦外来,学界认为,小麦至迟在距今33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已经传入中国。

    ③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发现的距今3000年以前的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遗址已达30余处,其中有近百例小麦遗存被直接进行了测年,为探讨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年代数据。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是一处史前聚落遗址,包括了大汶口、龙山和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2005年进行考古发掘时浮选出了小麦遗存。经测定时代为距今3905±50BP,校正年代为4450—4220BP。赵家庄遗址出土的小麦遗存既有明确考古学文化背景又有准确测年数据,支持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可能早到距今4500年,由于这个年代目前仍然是孤证,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支持。

    ④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是欧亚草原通道。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收,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条通道也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线。随着小麦传入的还有青铜冶金术等其他关键技术。

    ⑤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小麦自中亚出发,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侧的绿洲通道向西传播,穿越河西走廊,进入黄土高原地区。这条绿洲通道到了后来就是丝绸之路。

    ⑥值得研究的细节特别有趣。考古学家王仁湘认为小麦传入中国时只是传入了种植技术,与之相应的饮食传统并没有被传入或者被接受。在古代粒食传统背景下,小麦和水稻、小米一样也许被煮着吃,很难下咽。因此在北方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并不大。直到秦汉,将小麦磨成面粉后蒸食成馒头,它的面积与产量才大大提高,并最终代替了粟与黍。和西方烘烤的面包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食传统的代表,和面条一样深得人心。

    1阅读全文,说说对于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你是支持“距今3300年前后”的说法,还是“距今4500年”的观点?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收,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

    3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文题(1)题目:镌刻在_____________的约定

    作文要求:(1)若选择文题1,需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表达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5)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6)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