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株洲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③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④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论争: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⑤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①④⑤   D. ③①②⑤④

  • 2、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不惮(dàn   棹(zhào)着 白羊肚( 冗(rǒng)杂

    B. 撺掇(duō   争讼(sòng   翩(piān)然   陨(yǔn)石

    C. 气喘(chuái  亢(kàng)奋   蓦()然 神龛(kān

    D. 家眷(juàn   脑畔(pàn 溺()死 两栖(

  • 3、下列关于《诗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C.《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项是(  )

    A.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作之合

    C.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可数

    D.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垂死挣扎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风雨等意象表现了梅怎样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题为“咏梅”,意在“言志”,你认为作者所言之志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2)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的名字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的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面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须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卫星,其电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 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 “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2“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3第⑥⑦⑧三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5揣摩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初步”,品味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