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名女司机在高速路上违章驾驶,导致临道男司机怒不可遏。
B.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接踵而至。
C.李老师被同学们前呼后应地推上了领奖台。
D.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我们要从小写好汉字,发扬并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C.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宝坻紧邻首都北京,区位优势明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期,美国和伊朗两国,摩擦不断,矛盾升级,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中国外交部从中进行了斡旋。
B.这篇文章内容冗杂,重点不清,阅读价值不大。
C.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D.当班主任走进教室时,班级里的哄笑声戛然而止。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孩子的坏毛病,她总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舞者舒展水袖,身姿摇曳,与悠扬的京曲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引得观众们拍手叫绝。
C.综合整治后的邕江两岸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市民们纷至沓来,领略秀美风景。
D.扬州八刻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匠人在方寸间展示绝伦刀法,令人叹为观止。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晏几道①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②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③意。
一捻④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注:①晏几道:晏殊第七子。有才华,性孤傲,历任通判等小官,晚年家境中落。②内样妆:宫廷新妆样式。③东君:春天之神。④一捻:细小、短暂。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2】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原句。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朱赫来说:“…保尔,你什么都具备,可以成为为エ人事业奋斗的优秀战士,只是你还太年轻,还不太知道什么是阶级斗争。老弟,我给你指明一条真正的道路,因为我知道,你会有出息的,那些苟且偷生的人我实在受不了。现在整个大地都燃起了革命的火,奴隶们站起来了,旧生活应该沉到海底去。为此需要勇敢的人们团结一致,而不是一群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要的是意志坚定的斗士,他们在斗争面前不会像蟑螂躲避阳光一样钻到缝里去了,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去打击敌人。
(1)在保尔的成长道路上,朱赫来对他有什么影响?
(2)保尔后来真的成为了朱赫来所期待的“意志坚定的斗士”,请举书中某个情节为例具体分析。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敲响幸福的鼓声
金小林
①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踏上一片从未到访过的美丽土地——墨江县一个叫克曼村的哈尼族村寨,去寻访哈尼族牛皮大鼓。
②此前我想,这牛皮大鼓,应比影视剧里摆在衙门口的大鼓更阔大,比战鼓更雄伟。然而,一见到摆放在院子中央的牛皮大鼓,我愣是没反应过来:一米来长、殿柱般粗的树干,两头蒙着散缀着毛发的牛皮!
③这就是哈尼族的牛皮大鼓?
④我见过江南大鼓,鼓身由木板轧箍而成,鼓面牛皮则经过精致处理,最后的成品圆肚阔面,从头到尾被漆得光鲜明亮,洁净得可以放入衣柜。而这哈尼族的牛皮大鼓,鼓身是由大树直接掏空而成,树皮似乎也仅是祖略地削了几刀,鼓面更由原牛皮直接蒙制,只在鼓点频繁处毛发稀疏脱落而现了皮色,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原始的野性。
⑤鼓,被哈尼族人认为是能够通神的具有灵性的乐器。
⑥相传几百年前,哈尼族的克曼寨子里有一对年青男女,男的叫洛奇洛耶,女的叫扎斯扎依。洛奇洛耶喜欢扎斯扎依,他用草根和树叶做乐器吹调子追求扎斯扎依,扎斯扎依说不好听。他又用黄桑树做二弦弹唱情歌,扎斯扎依还是不喜欢。于是洛奇洛耶到山里砍来大椿树,做了一个牛皮大鼓敲给扎斯扎依听,扎斯扎依听后笑了。
⑦克曼村的牛皮大鼓开始敲响了。盛装的鼓手们挥舞着双手中的鼓槌,有节奏地时而擂动鼓面,时而击打鼓身。伴随着击鼓时大幅度舞动的身形,鼓手们嘴里频频呼喝。
⑧“咚咚咚,嘿嘿嘿,呦呦呦……"鼓声飞扬,喝唱声声。偌大的院子,转瞬间盛满了从牛皮大鼓里喷涌而出的声音,它淹没人群后又欢快地向矮墙外四溢,飞溅云霄。
⑨哈尼族的牛皮大鼓,向我们展示着粗犷豪迈的激情。
⑩在喧闹的院子里,我注意到一大一小两位“特殊的鼓手”——小鼓手几乎是大鼓手的“缩小版”。询问后得知,她们果然是母女俩,妈妈李专英还是克曼村五位牛皮大鼓文化传承人当中唯一的“80后”。
⑾哈尼族的男女老少都是踩着鼓点长大的。李专英是从邻村嫁过来的,而她婆婆刚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能敲能舞的哈尼族长者。李专英得到婆婆的真传,成为村里最年轻的县级牛皮大鼓文化传承人。
⑿“她很小的时候看我们打鼓、跳舞,就非常感兴趣。”李专英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哈尼族鼓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就正式开始有组织地学习牛皮大鼓和舞蹈了。
⒀如今,这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已然娴熟地掌握了《哈尼大鼓十二月颂》整套的打法。“六一”儿童节时,这群小精灵还去了镇上表演。
⒁“学打鼓要占去你很多玩的时间,为什么还要去学呀?”在我印象中,像她这般年龄的孩子,永远都是玩不够的。
⒂“我喜欢打鼓!”她的回答像一颗钢珠掉在地上,简洁有力。
⒃克曼村的牛皮大鼓已经在新世纪重焕生机。如今哈尼族人敲起的是文化自信的牛皮大鼓,是农旅融合的牛皮大鼓,是奔向小康的牛皮大鼓!
【1】文中的牛皮大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记叙李专英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及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已然娴熟地掌握了《哈尼大鼓十二月颂》整套的打法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4】揣摩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9、请以“ 距离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