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两项是( )( )
A.欲穷其林 B.心乐之 C.处处志之
D.凄神寒骨 E.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F.居右者椎髻仰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怅惘(wǎng) 龟裂(guī) 两栖(xī) 行将(jiàng)就木
B.撺掇(cuān) 篆章(zuàn) 拙劣(zhuō) 强(qiáng) 词夺理
C.糜子(méi) 彷徨(páng) 俨然(yǎn) 戛然而止(jiá)
D.诬蔑(miè) 连翘(qiào) 缄默(jiān) 悄怆幽邃(qiāo)
3、选出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中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
C.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主要从清廉、敬业、爱国三个方面来刻画钱学森的形象。
B. 《梁思成的故事》通过写勘察应县木塔来表现梁思的敬业精神,通过写保护奈良城来表现他的历史主义精神。
C. 《保修》一文一方面揭露了商业欺诈,另一方面对受骗表达出院深深的同情。
D. 《黄山记》是当代写景的杰作,作者徐迟运用赋体的手法,表现了黄山大全景。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
【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④关关雎鸠,_________。(《诗经·关雎》)
⑤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子衿》)
⑥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____________, 团团围定炕上坐。(贺敬之《回延安》)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2)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8、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作者第二次“枯水季节”时观看壶口瀑布,主要写了哪几处的河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槽两边滩壁上的河水
【2】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第②段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文末“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中“这伟大”的含义?
【4】下列对文章相关艺术特色与写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用比喻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如把瀑布比作“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和“一卷钢板出轧”,形象地写出瀑布平展、宽厚的形态和凝重、猛烈的气势。如用“走”“进”“折返”“觅”“淌”“哀哀”等词语,以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地表现水的形态、情态和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富有感染力。
B.文章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黄河带给人的感受,其中最主要的是听觉和视觉、嗅觉,“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则属于触觉。
C.文中“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一句属于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以静衬动,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D.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都提到了别人对于壶口的描述(“有人告诫”、“当地人说”),这两处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完整和丰富了黄河的形象,第一句写出了雨季壶口的水势浩大凶险,第二句写出了壶口水流的迅猛有力。
9、作文。
这个春天,与以往不同。看到抗疫前线的新闻,了解抗战在一线的英雄们的事迹,我们可能有诸多感动,也可能收获了诸多温暖。疫情期间,我们不得不居家学习。在网上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有可能产生诸多的烦恼,也曾有诸多的迷茫。但春天毕竟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春天,获得了许多成长的体验。
请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对于这个春天的感触。请以《春天的 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