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金榜”是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
D.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是“谷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
B.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C. 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D. 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实至名归的车夫之王啊。
3、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________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A. 肌肉力量、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锻炼的毅力
B. 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
C. 锻炼的毅力、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肌肉力量
D. 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形体美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rǔ) 晦暗(huì) 翩(piān)然 草长萤飞(yīng)
B.怠慢(dài) 蓦然(mò) 两栖(qī) 天衣无缝(fèng)
C.脑畔(bàn) 斡旋(wò) 追朔(sù) 戛然而止(jiá)
D.羁绊(jī) 怅惘(chàng) 狩猎(shǒu) 消声匿迹(xiāo)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注),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曛:昏暗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其中第一首是律诗,第二首是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两者的偶数句都要求押韵。
B. 王勃诗的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个“望”字已经透露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C. 王勃诗的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
D. 高适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勉励,格调昂扬向上,情感积极乐观,与王勃诗的第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别董大》一诗的前两句。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__________》)。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
以上语段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A”是__________(人名)。他计划写的中篇小说书名是《__________》。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出两个孩子:__________(著名钢琴大师)、__________(英语特级教师)。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年声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他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 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 这项活动名曰“踩岁” 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 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 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 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 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 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 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 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⑦在话刷《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 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 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作者肖复兴,有改动)
【1】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阅读第⑤段,说说为什么大年初一家家都要买金鱼?
【4】理解结尾句“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的含意。
【5】请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踩岁”的风俗。(不超出所给字格)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