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演员们表演得舞蹈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
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2、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B.《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3、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清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理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4、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
D.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舟中读元九诗①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②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贬通州。②本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1】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B. (甲)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表达了诗人思念中的凄苦心情和被贬的人生凄凉。
C. (乙)诗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残灯”、摇曳不定的“灯影”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D. (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不安和担忧。
【2】如何理解两诗中的“逆风”和“暗风”?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
②________,寂寞沙洲冷。
③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④韩愈《马说》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谈谈保尔身上据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节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谈读书》)
(材料二)
现在的书真叫多,读书的可选择范围非常之大,倒容易弄得读书人手足无措,不知该读什么,该取怎么个读法了。面对这一形势,我现在多取“猫式读法”。我家养了三只大猫,注意观察,发现它们进食有几个特点,都足资我读书时借鉴。一是它们进食前先要以目巡查左右,并对食盆中的食物以鼻检验,绝不轻易下嘴,这启发我选一本陌生的书来读时要十分慎重,不能因此白白耗费宝贵的时间,更不能误食腐物影响心灵健康;二是它们吃东西时不仅细嚼慢咽,还往往摆头晃脑,能十分精确地将鱼肉中的小刺剔除,这启发我读书要善于汲取精华、唾其糟粕;三是它们一般都不贪食,胃口大开,却能适可而止,我们常用“猫食儿”形容量虽小而已他足,由此启发我:面对的书越繁杂,越不能贪多求广,还是要先确定好一个时期的读书目的,依次列出必读、可读、可读可不读(即机动安排,时间有富裕则读,无富裕则放弃)的书名,订出相应的计划,配置好时间份额,一周或半月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猫式读法”实践下来,尤有读书乐、乐融融的效益,故不揣冒昧,写出以供读友们参考。
(节选自刘心武《狼·蟒·牛·猫——读书的四种方式》)
(材料三)
(数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1】材料一中说“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能否用《孙权劝学》中吕蒙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这个观点?为什么?
【2】依据材料三,说说国民利用各种媒介阅读的时长有什么特点?
【3】初二同学时间紧、课业重。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向同学提出三条阅读建议。
9、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与挫折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生活的历练……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与 相逢,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⑦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