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写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和勉励。书,意思是书信。
C.《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的王叔远,赞扬了古代手艺艺人高超的技艺。
D.《小石潭记》中的“记”表示一种文体,可描写可抒情可议论。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B.为了提高准确度,北京第四次全市范围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首次实现了GPS定位全覆盖。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狼藉/慰藉 倦怠/镌刻 遏制/简明扼要 步履蹒跚/春意阑珊
B. 纤维/拉纤 滞留/窒息 记载/千载难逢 鹤立鸡群/以邻为壑
C. 嶙峋/遴选 倔强/诀别 阻挡/锐不可当 坦荡如砥/同仇敌忾
D. 濒临/频繁 轩昂/盎然 悄然/春寒料峭 不屑一顾/惟妙惟肖
5、古诗词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根据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萋萋”一词。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2】这首诗前两句属于《诗经》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7、习主席曾说过,“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而行、相互借力”。请你从下面三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相关内容从正反两方面来印证这个观点。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 《格列佛游记》
8、阅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完成下列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写的两件事。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的?
9、作文。
尝过酸甜苦辣,我们领略了山肴野蔌的芬芳;走过春夏秋冬,我们体会了树木花草的芬芳;读过诗词歌赋,我们欣赏了美文佳作的芬芳;辨过是非曲直,我们感悟了立德树人的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