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不仅是一种享受知识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修改:把“享受知识的生活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手段”互换。
B.各地展开多种措施,保证中考顺利进行
修改:将“保证”改为“保障”
C.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建构学生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知识。
修改:将“建构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传授给学生知识”调换位置。
D.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修改:去掉“否”
2、下列词语书写及拼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震憾hàn 糜子méi 归省shěng 晦暗huì 人情世故shì
B.龟裂jūn 行辈xíng 偏僻bì 帷幕wéi 垂珠联珑lóng
C.怅罔wǎng 幽悄qiǎo 亢奋kàng 斡旋wò 消声匿迹xiāo
D.狩猎shòu 凫水fú 眼眶kuàng 锵然qiāng 大彻大悟chè
3、下列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敬爱。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D.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推开他房间的门,便发现地上、沙发上、桌子上满是脏乱的衣物,随手丢弃的外卖由于太长的时间散发出味道,检察人员对房间情况叹为观止。
C.一些过去种群繁盛的野生动物,由于捕猎者的大肆捕杀,前几年逐渐销声匿迹。但随着《动物保护法》的颁发,这些动物族群又开始慢慢壮大。
D.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们的追求也开始发生转变,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面对顽童的“趁火打劫”,他动了肝火。诗人如实写出自己的失态,显示出他的率真。
B. 第三节中,写了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压抑之感。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诗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
C.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语言通俗平易,灵活多变,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倾泄出来。
D. 整首诗作者从眼前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将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出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6)《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写小石潭西南方溪水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7、根据已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按保尔的成长历程,本书的情节可梳理为:少年保尔的生活和反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疾病顽强斗争,以笔为武器,开始新的战斗。
(2)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请结合所给材料的意思,简述主人公保尔的一个具体事例(上题提到的除外)进行说明。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有何含义?
8、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下列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下列对第①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
B.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运用优美词语,描绘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是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D.这段文字运用了文学语言和拟人的手法叙述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作用是:逼真传神,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②段以时间为序勾勒出一幅四季图,点明题旨,介绍了所要说明的内容—物候现象。
C.“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D.选文第②段列举了三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文学语言,拟人的手法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B.选文第①段“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中的“渐渐”准确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体现说明的准确性。
C.第②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D.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9、根据要求作文。
一缕春风把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父母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一缕春风把阳春三月的暗香浮动,就像朋友的倾诉,让纯真的岁月写满了珍惜……父亲深沉的话语,母亲温柔的叮咛,师长悄悄的提醒,朋友暖暖的笑意……这些都像春风拂面而来,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请以“一缕春风拂面来”为题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600字以上;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