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衷叹息。(将“叹息”改为“赞叹”。)
B.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C. 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删去“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D. 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删去“认真”。)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
A.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B.我们要学会在荣誉面前不骄做自大,在失败面前不妄自菲薄。
C.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卫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D.东营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畔(pàn) 颠簸 海枯石烂(làn) 人情事故
B. 潺潺(chán) 寒噤 落英缤纷(bīng) 水犹清冽
C. 亢奋(kàng) 缄默 蒹葭苍苍(jiān) 蜂至踏来
D. 晦暗(huì) 雾霭 黄发垂髫(tiáo) 窈窕淑女
5、这首诗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菊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善于抓住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揭示其为生活所迫的艰难处境。他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卖炭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揭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7、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 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选段中的“你”指_____。
【2】通过选文的字里行间,请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8、 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
胡定坤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
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要小于135帕斯卡(Pa)。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毫无疑问,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那么,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答案同样是: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对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原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防病毒口罩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一般的家庭无法实现。
B.防病毒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等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大大降低,防护效果不佳。
C.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
D.防病毒口罩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的,材质特殊,往往用过一次就损坏了。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对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属于平实说明。
B.作者从高温、酒精、紫外线消毒的低效、无效三个方面,说明了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使文章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C.“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一句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结构是总―分―总,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聚丙烯熔喷材料的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B.为了保证阻隔效果和舒适通气性,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C.顾名思义,“一次性口罩”就是指用过一次后就得扔掉,不能再用了。
D.医用口罩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
9、作文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国家商务印书馆和图书馆时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读书要选择,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然而好不容易买到一本向往已久的书,只因为已是自己的,一页未看就把它束之高阁;青春少年,因为现在正拥有着,有人便会毫不吝惜的浪费;躺在父母的关爱之中,不少人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心和苦心……
生活中,你也许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自己真正拥有的却看不出它的珍贵,不知道好好拥有。
这些情况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规范,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