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铜陵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施耐庵

    B.《聊斋志异》——蒲松龄

    C.《三国演义》——罗贯中

    D.《史记》——司马光

  • 2、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哥哥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安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

    B.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传》,对甘愿牺牲个人幸福为人类创建精神家园的三位巨人表达了崇高的敬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阿尔焦姆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D.《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集。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他希望傅聪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3、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作者魏学洢是明末人。

    C.“黄发垂髫”是成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人和小孩。

    D.吴伯萧的《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4、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 B.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蒹葭》,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简·爱因打架被关进了红房子,那里是简·爱叔叔停灵的地方。_______

    (2)圣·约翰打算去美国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美国。_______

    (3)傅雷通过书信对远方的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章《聪明人为何总是孤独的》,回答下列小题。

    ①现代观点认为,我们与社会交往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然而,心理学家却发现了一种与此理论相背离的现象。他们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于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

    ②聪明的人大多不喜欢社交。

    ③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18~2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他们发现对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说,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是,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 专家认为,能将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运用自如的高智商聪明人,不太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在社交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多集中在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上,社交有时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

    ④聪明人往往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世界。

    ⑤心理学家认为,对外倾性性格的人来说,人际关系会带给他们满足感,相反,没有人群他们就不快乐。这种好热闹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寻求补充心理能量。而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感到紧张,社交活动会过多地消耗他们的能量,因此,社交的价值感对他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断言聪明人总是不合群有些偏颇,但可以解释的是,聪明的人属于内在自我比较复杂的人,他们的脑力活跃,变化性显著,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的能量需求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一个自我世界很丰富的人,可能很难从外界相同的人身上找到情感联接,尤其是对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个领域的人而言。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一个平等的人在一起说话,然而,要找到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并不容易。

    ⑥聪明的人更加享受孤独。

    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也就是说,与人类祖先一样,现代人也需要群居才能真正快乐,与朋友交往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不过,这个因素受到智商的影响,“比较聪明”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摆脱“祖传的”群居生治。对智商超群的天才来说,过多的社交活动会造成困扰,让他们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10期)

    1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他们”,指什么人?

    2下面句子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他们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于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⑦段,说说“草原理论”为什么不适合聪明的人?

    5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聪明人为什么总是孤独的”呢?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 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首先补全题目,力争立意新颖。温馨提示:横线上可填的词语有很多哦,比如四季、大地、中国、幸福、墙、生命、历史、友谊……开动你的思维大宇宙。(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