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桂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选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是当之无愧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黄轩是个优秀的演员,他把《妖猫传》中白居易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讲和谈判因意见分歧危如累卵,而会长从中斡旋方转危为安。

    C.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做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D.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拘谨的人,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他这种外向的性格。

  •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诗歌艺术的顶峰。登高野望的李白、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王绩、出使边塞的崔颢、战乱之中思念远方亲人的王维、去往雁门奔向沙场的李贺、遥想赤壁之战的杜牧都是唐朝杰出的诗人。

    B. 执着与坚守支撑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孟子理想的“大丈夫”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坚守着自我;愚公面对庞大的山脉发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誓言:周亚夫面对皇帝的慰劳仍然坚守着严格的军纪,这些优异的品质正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C. 欲扬先抑是写作的一种手法。在本册书中,《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背影》和《白杨礼赞》均运用了这种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D. 昆虫的世界丰富而有趣。《蝉》一文让我们知道了蝉的地穴构造和成长过程,这篇文章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世人称法布尔为“昆虫界的荷马”。

  •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②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⑤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A.①③②⑤④

    B.④③⑤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④①②⑤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一)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5)《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蝉儿啊,你自有解渴的妙计:你用尖嘴戳进细嫩多汁的树皮,钻一口井。蜜汁从细管中涌出。你将嘴巴凑近汩汩流淌的甘泉,美美地把玉液琼浆吮吸。可太平日子好景不长,噢,不!这些强盗!邻居和浪子在附近游荡,看到你在凿井,便匆匆赶来,干渴难当,只为与你分一滴蜜浆。当心,我的美人,这些家伙囊中空空,原先谦卑,然后会变得疯狂……”

    (1)法布尔在《蝉和   的寓言》中引用这首诗歌,是因为“它科学而严谨地刻画了蝉和   的关系。”

    (2)法布尔说“我把这首诗歌的美学形象和道德观点交给这位诗人去负责。”你从诗中看到了蝉怎样的形象?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道德观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着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百衲衣风俗”。

    2本文围绕“百衲衣”,主要写了四件事: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母亲送百衲衣给我,④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含义。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作者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你能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穿过的“百衲衣”吗?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完成后面题目。

    链接材料 :百家锁是小孩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些钱另铸成一把锁挂在小孩脖子上,为的是用百家福寿锁拴他的生命。这种做法在北方很流行,北京称为“化百家锁”。南方有种异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叶红茶用纸包好,送给亲朋,亲朋还赠碎银,用碎银铸成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生命宝贵”,把锁系在小孩脖子上。

    有人认为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风俗虽含有较多的迷信色彩,应予以摒弃。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风俗的呢?结合具体风俗谈谈自己的观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迅哥在鲁镇和小伙伴们去看社戏的经历永远留在了记忆中,那段日子充满了新奇和快乐;刘成章在黄土高原聆听安塞腰鼓的日子充满了激情,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一些逝去的日子令你难以忘怀。请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600字左右;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