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临汾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平淡无奇 寻根究底 潜修静想 张驰有度 一马当先

    B. 不功自破 与日具增 必要步骤 停滞不前 优游自在

    C. 参照比较 墨守陈规 轻鄙学问 声张正义 顾名思义

    D. 运筹全局 明辨是非 博学多问 袖手旁观 油嘴滑舌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欺(wǔ)          (kuàng)        (sè)            声匿迹(xiāo)

    B.裂(kuī)          暗(huì)            (sù)            然而止(jiá)

    C.砂(lì)            掇(cuān)          杂(rǒng)        天衣无(fèng)

    D.默(jiān)        (zào)            (wǎng)        人情故(shì)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B.有至道(虽然)

    C.秋天漠漠昏黑(接近)

    D.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

  • 4、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uàn      诸如此类

    B.liè mǐn huí 难以致信

    C.予(   事(   绕(yíng  前乎后拥

    D.jìn 实(dūn   震耳欲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关于两诗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诗中都体现了对朋友的不舍与留恋。

    B.这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送别诗中的典范。

    C.这两首诗都是情景交融,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

    D.这两首诗的颈联都对仗工整,堪称对偶佳句。

    2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烟望五津”中,一“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B.王勃安慰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

    C.《饯别王十一南游》诗人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

    D.刘长卿在《饯别王十一南游》中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3)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8)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他在社会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后更是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是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下列语句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B.沿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要来得迟。

    C.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D.“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

    【2】选文第②段中并未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五个自然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总—分”。

    B.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凡是”“都”说明没有例外,突出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

    C.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符合第③段经度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现象的道理。

    D.第④、⑤段中的加点词“一定”和“平均”起限制性作用,分别强调特定的情况和数据的可比性,它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所以并无主次之分,可以颠倒顺序。

    C.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和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是时间因素。

    D.文段列举了很多具体详实的事例和数据,互相参照,贴切恰当,富有说服力,使物候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春天是一个美好、充满生机、孕育希望的季节,春天里的美景让我们流连,春天里的故事让我们难忘,请以“在这个春天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600字左右,书写整齐。(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信息:如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