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 行辈(xíng) 浮躁 疏疏朗朗(shū) 海枯石烂
B. 幽悄(qiǎo) 赤壁 熙熙然(xī) 招摇撞骗
C. 俯瞰(kàn) 卷端 大彻大悟(chè) 叹为关止
D. 驿道(yì) 虞山 戛然而止(gá) 人情世故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时应该特别注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B.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某些同学在食堂就餐时的浪费行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校培养人才从不急功近利,而是拥有长远眼光。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缚 翡翠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B.扶植 赋予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
C.帷幕 模糊 世外松园 人情世故
D.骨骼 严峻 大彻大悟 天衣无缝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望”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B.颔联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点明离别的必然性。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D.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已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胜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虚待父母”以强凌弱”思将仇报心落并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 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
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_____________的观点;其次,从_____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
9、题目:我和______的故事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要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