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梅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yíng)        立(chù)       翠(fěi)

    B.望(tiào)        (yù)          (jìn)

    C.门(zhá)        池(yàn)        (shì)

    D.大(shuò        哗(xuān)       驿道(yì)

  • 2、下列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再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B.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C.由于解救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达雅家的花园。后来保尔引导达雅加入苏维埃,最后两人结成夫妻。

    D.保尔几乎完全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尔开始了创作。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怠/   /将就木   不知所/阴差阳

    B./困   /挑拨离   不经心/轻歌

    C.暗/教   零/梁画栋   声匿迹/杳无

    D./   徨/四面八方   词夺理/自不息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礴(páng)        子(mí)             级而上(shí)             怒不可(è)

    B.寒(jìn)             默(jiān)          声情并(mào)          息万变(shùn)

    C.见(piē)             然(mù)            挑拨离(jiàn)          草长飞(yīng)

    D.奋(kàng)        (yán)          而至(zhǒng)       大悟(chè)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赏析

    渔父·渔父醒

    宋 苏轼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花飞絮”的情景。(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2词的下阕着力刻画了渔父的处世形象,富有哲理性,请你谈一谈“笑”中蕴含了渔父的心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__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北冥有鱼》中,从广度和高度写大鹏起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思古人之幽情。听杜甫,身居漏茅舍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听苏轼,被贬仍呐喊西北望。射天狼,心念国防。(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_______(填人名)悉心的关怀与指导。在这封信中,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如何教育孩子,作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些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他是如何教导儿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读下文,完成小题

    家信

    ①十九岁入伍,父亲便阔别故土,倥偬天涯,多地辗转,却不改征程恋恋。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大腾挪。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只有一样东西是例外。那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

    ②“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父亲的数百封家书,安静地,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它们褶皱,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这些文物般的家书,皆为父亲与祖父母三方通信。

    ③祖父是村里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好到县里让他去写身份证——中国第一代身份证是手写的。当然,祖父还给村里人写春联,写婚联,这在深于丘陵之中的那个村庄里是了不得的。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程控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

    ④父亲每一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一页页沾满路遥《平凡的世界》式的湿漉气息。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里程,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心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新的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我曾经把父亲的信文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它蕴含着“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样玄深的人生思考与实践,也写尽这一代共和国军人的艰辛奋斗与光荣梦想。父亲听着,微笑着,不说话。很显然,父亲十分赞同和享受这个“高度”。

    ⑤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南杂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予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手捻这些恍若隔世的信纸,读着祖父的文字,不禁使我正襟危坐。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纸背,至今能嗅觉到祖父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言笑不苟,不容置疑。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写道:“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祖父却在信中反复告诫父亲,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队扎下根来,改变命运,建功军营。

    ⑥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时常会静静地泪流满面。这种跨代解读,因为血脉相通而没有任何困难。

    ⑦有一封信,祖母用的是包装盒纸,香烟品牌是“大前门”。纸中有一大片污渍,她的笔就躲着这片污渍绕着写。如今,时间让这片污渍不断浸染扩大,已经吞噬大部分文字。隐约中,只见到四个字:我儿勿念。我推断,这个文绉绉的四个字,是祖母从祖父那里现学现用的。因为祖母的一生,识字不过百十来个。但祖母敢于提笔,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撑她。

    ⑧我合计过,祖母给父亲写每一封信,大约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朴素到封封都要告诫父亲“要听党的话”,要“相信组织”“干工作不要怕脏怕累”。所以,我有时候必须哭着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进。有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祖母就会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虚心”就写“书心”,“牢记”写作“劳记”,或者干脆画一个符号来代替。这些符号,只属于祖母和父亲他们母子俩。他们约定俗成地赋予符号意义,他们毫无障碍地使用和交流。每每读到一个或者一连串符号,我时而酸楚,时而感叹,心头涌上很多复杂的情愫。我最终也不得而知上面的文字。有几封信,祖母写在黄草纸上。当年,这类黄草纸是杂货店用来包红糖的。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蛰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它,害怕有一个地方再次决堤。当时,乡下人家里没有浆糊。更没有现在用的固体胶棒。有时候,祖母写完信,干脆用饭粒粘住封口。这些饭粒,因为祖母,因为岁月,因为与字和纸的缠绵,在我的视线里变得如此圣洁,甚至有些神秘。

    ⑨“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莫如杜牧。而之于我,感谢岁月,让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

    1文章第①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加点的藏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3第④段结尾说“父亲十分费同和享受这个‘高度’”,这里的高度指什么?

    4第⑤段作者读担父的信为什么“正襟危坐”,第⑧段作者读祖母的信为什么“必须哭着读”?请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结尾有“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等句,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感受到一个家庭的家风传承。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珍藏在心灵的后花园,累了,痛了,就拿出来翻晒一下,普通的日子,便有了芬芳的香气;乐了,笑了,就独自欣赏一番,平淡的日子,就有了花开的美丽。因了这份想念,日子就会多了生气几许,悟得禅意几分。

    要求:①以“守护那份想念”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