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前,亚洲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互鉴中发展,亚洲文明之花正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绚烂绽放。
B.生我养我的故乡的一草一木,至今对我记忆犹新。
C.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5日至7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D.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是“冬梦”,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缅怀 座谈会 风云变换 贻笑大方
B.浮躁 侯车室 名副其实 铤而走险
C.狡辩 顶梁柱 纷至沓来 振耳欲聋
D.抉择 一炷香 轻歌曼舞 自圆其说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照例(liè) 殆慢 大彻大悟(chè) 海哭石烂
B.龟裂(guī) 窜掇 安营扎寨(zài ) 招摇撞骗
C.迁徙(xǐ) 严峻 挑拨离间(tiǎo) 格物致知
D.腐蚀(zhú) 家眷 强词夺理(qiǎng) 消声匿迹
4、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学习中想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切忌不要骄傲。
B.百色起义纪念馆已成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C.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和稳定,为维护其和平和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作用。
D.我们要把贯彻、宣传、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成果体现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实绩上,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5、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峡口①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③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③翻:同“反”,反而。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感情却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有什么不同?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蒹葭》)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5)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马上认出了走在前面的是朱赫来。他的两只脚像在地上生了根一样,再也挪不动了。
“怪不得他没回家呢!”
朱赫来越走越近了。保尔的心猛烈地跳动着。各种想法一个接一个地涌上心头,简直理不出个头绪来。时间太紧迫了,一时拿不定主意。只有一点是清楚的:朱赫来这下子完了!
他瞧着他们走过来,心里乱腾腾的,不知道怎样办才好。
“怎么办?”
在最后一分钟,他才骤然想起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走过去,朝这个端枪的家伙背后放一枪,朱赫来就能得救。一瞬间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的思绪立即变得清晰了。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生疼。就在昨天,朱赫来还对他说过:“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
保尔迅速朝后面瞥了一眼。通往城里的大路上空荡荡的,连个人影也没有。前面的路上,有一个穿春季短大衣的女人急急忙忙地走着。她不会碍事的。十字路口另一侧路上的情况,他看不见。只是在远处通向车站的路上有几个人影。
保尔走到公路边上。当他们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时候,朱赫来也看见了保尔。
朱赫来用那只好眼睛看了看他,两道浓眉微微一颤,他认出了保尔,感到很意外,一下子愣住了。于是刺刀尖立刻杵着了他的后背。
“喂,快走,再磨蹭我就给你两枪托!”押送兵用刺耳的假嗓子尖声吆喝着。
朱赫来加快了脚步。他很想对保尔说几句话,但是忍住了,只是挥了挥手,像打招呼似的。
保尔怕引起黄胡子匪兵的疑心,赶紧背过身,让朱赫来走过去,好像他对这两个人毫不在意似的。
正在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又钻出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要是我这一枪打偏了,子弹说不定会打中朱赫来……”
那个佩特留拉匪兵已经走到他身旁了,事到临头,难道还能多想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
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朱赫来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
朱赫来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紧接着,那个家伙的脸上又挨了两下铅一样沉重的打击。他松手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
【1】节选部分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七段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赏析语句: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4】结合本文和整部书,请你谈谈你对朱赫来这个人物形象的印象。
【5】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一谈保尔因这件事出现了什么影响?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的意义
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
——马克·吐温
(材料一)
旅行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值得注意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
——(节选自余光中的《何以解忧》)
(材料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梁衡的《壶口瀑布》)
(材料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径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1】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作者认为,台湾各大学的毕业旅行,目的不在于游山玩水而在文化的巡礼。
C.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上游推了1500米。
D.游人到杭州西湖,漫步于白提柳岸,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2】材料二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旅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是教育的延长。
B.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快活,感受旅行更多的乐趣。
C.旅行途中最好有旅伴同行,有许多交流思想的机会,发现世界的美好。
D.古人游历名川大山,可谓是尽情尽兴,在遭贬滴之际,仍能态情山水。
【3】从材料三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4】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认识。
9、按要求作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把2020年春节区别于往年,于是,恐慌与安慰,病死和救治,逃离和逆行,懒政和新举,牺牲与互助,至美与极恶,绝望与希望……抗疫战役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故事。
请以《疫情,让我明白了______》为题进行写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若要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A、B、C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