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B.新手开车心态比技术更重要,不能慌乱,不能不知所措。
C.国产手机品牌纷至沓来,中兴在美国的成功能否复制?
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撺掇(cuān) 羁绊(jī) 戛然而止(gá)
B.蓦然(mù) 斡旋(wò) 幽悄(qiāo) 销声匿迹(nì)
C.连翘(qiào) 褶皱(zhé) 缄默(zhēn) 大彻大悟(chè)
D.农谚(yàn) 狩猎(shòu) 龟裂(jūn) 海枯石烂(kū)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糜子(méi) 冗杂(rǒng) 锵然(qiāng)
B.两栖(qī) 山麓(lù) 瞭望(liào) 堕落(duò)
C.萦绕(yíng) 漩涡(xuàn) 迂回(yū) 翌日(shù)
D.穹顶(qióng) 棱角(léng) 龟裂(jūn) 蕴藻(yùn)
4、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鱼之乐。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鲲之大。
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晴岚”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小令前三句写江上之景,两岸人家,荷塘残荷,显现出热烈、浓郁的生活气息。
B.“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两句写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化静为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C.这首小令写景动静相映,又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更突出了江南水乡风景之美。
D.这首小令末句“爱杀江南”的“杀”具有口语色彩,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真切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6、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3)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金色的麦子
郭志刚
①节气到了小满,麦尖逐渐泛黄,布谷鸟叫了又叫,农民们开始为麦收作好准备。
②俗话说,“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农民们第一要准备的就是收麦的农具,像木扬锨、权筢、木耙、大扫帚、镰刀等是一样都不能少的。俭省惯了的农民把上一年的农具从老屋里翻出来,左捣騰右捣騰,重新修理一番。实在不能用就到集市上去买新的,这个时候乡村总是逢会,叫“小满会”。会上,卖得最多的是琳琅满目的农具。农民把农具放到手里试了又试,挑得非常仔细,有时还比划着拿个姿势,看顺手不顺手。如果挑到称心如意的农具,总是憨厚地笑笑,像战士得到锋利的武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③昨天还略微挂黄的麦子,一夜热风,就熟透了。天还没亮,农民们便握着早就磨得飞快的镰刀下地了。麦田里人影绰绰,人们弯着腰,一个撵着一个地挥舞着镰刀,谁也顾不上说话。当太阳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露出晚起的红脸,老人和孩子们提篮端罐地往田间地头送来早饭时,麦地里一捆捆的麦个子已顺着麦垄排成长长的队伍了。
④割麦子是农活中比较累的活。当时父亲在工厂上班,生产队割麦子的任务就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很能干,我现在清晰地记得母亲割麦时的身影。她的腰身朝一垄垄的麦穗深深地弯下去,一手揽过一把麦子、一手挥起磨得雪亮的镰刀,抡圆胳膊,刷刷地划着优美的弧线。
⑤割麦子也有快乐的时候,有时在麦田里会突然窜出一只野兔来,这边有人撵,那边有人堵,麦田里刹那间一片欢腾。偶尔还会在麦田里发现小桃树或小杏树,惹得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小心翼翼地挖出来,根上捂上一团泥土,移到自家的院子里。
⑥割完一地的麦子后,母亲把麦子打成捆,然后装车,拉向打麦场。如果说割麦是比较累的活,那拉麦子就是最累的活。刚割完麦的田地比较松软,拉麦的架子车装得又很高,所以拉起来很沉,要是过田垄和路口就更困难了。有时我帮着母亲推一下,母亲就说轻快了许多,露出欣慰的笑容。
⑦麦子进了场,生产队先把麦秧子垛起来,然后一场一场地打。打场要先晒场,就是把垛起的麦秧子摊出来,让太阳晒干,晒一会再翻一次。中午,开始碾场了。几个强壮劳力赶着骡马拉起的石磙-起上阵,只见他们左手牵着牲口的缰绳,右手举一把长鞭,不时在空中甩几下,发出叭叭的响声,令围观的人美慕不已。等到麦秸渐渐轧碎,麦粒完全从麦秆上脱落出来,就碾好了,然后起场。用木杈把麦秸杈去,再用耙子搂去那些长秆秆,把剩下的麦糠麦子,顺风推成左右两堆,就可以扬场了。扬场是个技术活,一般由农村的老把式执锨。爷爷就很在行,只见他满满地铲上一锨,逆风斜向上抛去,风把麦糠吹得远远的,麦粒却在上风头沙沙地落下来,打在地上发出脆脆的响,那是让农民心醉的音乐。一小会儿就扬出一大堆麦子。椭圆形的麦堆,金光闪闪的麦粒,黄中带红的颜色,看着就让人高兴。
⑧打场也有麻烦的时候,有时刚把麦秆铺好,天有不测风云,又要下雨了,这个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赶紧把铺好的麦秆重新垛起来,用塑料布盖好。
⑨生产队打麦很慢,一场一场地打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将最后的麦子颗粒归仓,麦收进入了最后一道工序“垛垛”。人们将碾碎的麦秸堆成山一样高的麦秸垛,慢慢喂生产队的骡马等大牲口。垛垛也是乡村庆祝丰收的时候,生产队要蒸白面馍、炸油条,让村民们大吃一顿,到这时一年一度的麦收才完全谢幕,村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让他们兴奋不已的打麦场。
⑩现在,麦收用上了联合收割机,一个麦季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够了。麦场已成为历史,石磙、镰刀等农具进入了博物馆,但关于麦收的记忆,却让我们不能忘怀。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5日,有删改)
【1】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空。
概括“麦收”的全过程:①准备农具;②______;③______;④打场;⑤______。
【2】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如果挑到称心如意的农具,总是憨厚地笑笑,像战士得到锋利的武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她的腰身朝一垄垄的麦穗深深地弯下去,一手揽过一把麦子、一手挥起磨得雪亮的镰刀,抡圆胳膊,刷刷地划着优美的弧线。(从动词运用的角度)
【3】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4】文章以“金色的麦子”为题有哪些含义?
9、请补全题目“ 真的不容易”,并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