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纳闷(mèn) 卑鄙(bì) 不修边幅(fú)
B.襁褓(qiáng) 引申(shēn) 阳奉阴违(wéi)
C.绚丽(xuàn) 笨拙(zhuó) 袖手旁观(xiù)
D.卑劣(liè) 剥削(xuē) 强词夺理(qiǎng)
2、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 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大自然的语言》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D.《小石潭记》选自唐代柳宗元的《虞初新志》。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慰(wèi) 行辈 (xíng) 羁绊(jī) 亢奋(kàng)
B.怅惘(wǎng) 冗杂 (rǒng) 糜子(mǐ) 斡旋(wò)
C.蓦然(mù) 农谚 (yàn) 连翘(qiáo) 追溯(sù)
D.缄默(jiān) 凋零 (diāo) 龟裂(jūn) 腐蚀(shí)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岩面与草丛都从湿润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了。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C.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D.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选文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文名句默写。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3)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体现的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济世情怀,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7、《傅雷家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①结合选文(甲),说说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乙)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②结合选文(乙)具体内容说一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父亲?
8、不要空喊读书
(邓拓)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⑪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⑫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原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2】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3】第九段划线句子中“这样”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理解大错特错?
【4】文章中“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9、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细品人生路上的
(2)
有些鱼类有洄游现象,历尽艰险也要回到它出生的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有着“精神洄游”的现象:我们要洄游到过去的时光中,洄游到心灵、文化、社会等往事中,洄游到爱与美、诗与思的精神家园里,去寻找情感的本真与思想的胜景。
在岁月里洄游,我们可以看见未来。每一次的洄游,都是一次成长。
请以“洄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通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2)的题目自拟;②符合题意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