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灯笼》作者吴伯箫,散文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B.傅雷一生翻译英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C.《马说》选自《韩昌黎文学校注》,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瞭望》,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憔悴 候车厅 锋芒毕露 半途而费
B.震慑 鸡毛掸 浮想联翩 前扑后继
C.匾额 局域网 克勤克俭 茅塞顿开
D.诀窍 苦肉计 光彩熠熠 乞人忧天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此文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C.顾拜旦,英国人,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他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D.《虽有佳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戴圣编纂,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4、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B.布衾(qīn) 丧(sàng)乱 见此屋(xiàn) 大庇(bì)
C.突兀(wù) 广厦(shà) 辗冰辙(niǎn) 两鬓(bīn)
D.口称敕(chì) 两骑(jì) 红绡(xiāo) 系牛头(xì)
5、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红旗飘飘把手招。
(2)_________,悠悠我心。
(3)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4)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___________,君子好逑。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7)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武汉一起工作数月,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假如你是一名医务人员,在临别之际,你想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彼此,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
7、阅读这段文字,请简要回答选文体现了简·爱怎样的形象特点?
那些曾救了我的命的人,直到刚才,我都只能空自爱着而无以为报,现在我可以有所报答了。他们身背重轭,——我可以解脱他们;他们各奔东西,——我能使他们重聚;我的自主,我的富裕,也同样可以为他们所有。我们不是四个人么?两万英镑平分就是每人五千,——绰绰有余的了。这样公道就可以实现,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这样财富就不再使我感到压力,它也不在只是钱财的遗赠,而是得到了一种生活、希望和欢乐的遗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山看日出
①不登西山看日出,到了昆明也枉然。本来,登高看日出,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富有魅力的乐事。我曾在普陀山看过海上日出,在九华山看过云中日出,在峨眉山看过山顶日出,都各有特色。记忆中,最瑰丽、最壮观、最难忘的一次看日出,既不是高山之巅,也不是大海之滨,而是在昆明的西山。
②登西山赏滇池,美不胜收,诗意盎然。从山脚往上,前面是森林茂密、悬崖壁立的高山,后面是烟波浩渺,气势磅礴的滇池,湖光山色,丰艳多姿,花红水碧,鱼跃乌飞,令人心旷神怡。再往上,苍松、翠柏、绿柳、修竹,枝繁叶茂,苍翠挺拔。丛林间交响着不同的天然妙曲,鸣蝉纷纷展开嘶哑的喉咙,各种鸟儿竞相用美妙的歌声呼朋引伴,泉水欢快地潺潺流淌,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再往上,慢慢地现出庙堂香火,崖刻石雕:玉皇阁、三清殿,石门……四时不谢之花点缀其中,浓荫满地。最后到了龙门。西山龙门背靠悬崖峭壁,前方滇池全景尽收眼底,无遮无拦,悬在山腰,目眩心惊,这里是登山的重要关口,也是观看日出的绝佳位置。
③我在龙门看过两次日出,每次都有不同的风味。第一次,纵目远眺,滇池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海平如镜,东方的云霞越来越红。渐渐地,整个滇池和天空都仿佛着了大火似的,火红一片,那水与天仿佛都被大火熔化到一起,分不清界限。转瞬就在这红海深处冒出一个更红、更亮的圆滚滚的火球,越冒越高,不经意间明亮的火球跳出红色的水面,稳稳当当搁在海面。不久,天空海面的颜色变得橙红、桔红、粉红,太阳在云层里辐射出万道明亮的光柱,西山、滇池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美丽的金光。看着眼前的一幕,________。
④再一次是带着来自台湾的朋友,一大早在弥漫的浓雾中上了西山看日出。沿途浓雾弥漫,除了道路两旁粗壮的电线杆,什么也看不见,汽车不停地按着喇叭,缓缓地蜿蜒向上爬行。到了龙门,天公作美,雾散云开,浮云布满天空,浓一块,淡一块,眼前像一幅褪色不匀的兰色绸布。滇池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云被,洁白温柔,色彩均匀,茫茫苍苍、平坦整齐,没有棱角,没有折缝,突然云天之间出现瑰丽荣华的色彩,先是拉开了红色的天幕,接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云海上出现了万道金光,把滇池上的云被照耀成一片片重叠的金色鱼鳞。雄浑的天空,苍茫的云海,壮丽无比,叹为观止。
⑤我认为,昆明西山是看日出的胜地。太阳从地平线上爬出来,本不是奇事,奇的是从何处看日出。
(节选自丹增《昆明印象》,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中,作者提及在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看日出,这与在西山看日出有什么关系?
【2】阅读第②段,在A、B、C处补写相应的内容。
行踪 | 景物 | 特点 |
A | 高山、滇池 | 湖光山色,丰艳多姿 |
再往上 | 苍松翠柏等植物、鸟儿、泉水 | B |
再往上 | 庙堂香火,崖刻石雕 | 鲜花常开,浓荫满地 |
西山龙门 | C | 全景尽收,目眩心惊 |
【3】结合文意,在第③段画横线处补写出作者第一-次在龙门看日出的感受。
【4】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和链接材料在写景描写中的共同点。
(链接材料)
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为0分。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