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 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侯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奋斗过来的,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
C.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璘璘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D.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璋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2、下列依次填入成语正确的是( )
艺术家是爱美的,然而美绝不等于( )。简单朴素的环境,艺术家可以使之美观;残缺不全的用具,他也能( ),使它别具( )。用这样的办法来美化环境,倒真是( )呢!
A.妙手回春 别开生面 富丽堂皇 诗情画意
B.别开生面 妙手回春 富丽堂皇 诗情画意
C.富丽堂皇 妙手回春 诗情画意 别开生面
D.诗情画意 富丽堂皇 妙手回春 别开生面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舟尾横卧一楫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fú)水 羁(jī)绊 归省(xĭng) 戛(gá)然而止
B.斡(wò)旋 褶(zhě)皱 亢(kàng)奋 怒不可遏(è)
C.龟(guī)裂 拾(shè)级 蓦(mù)然 万籁(lài)俱寂
D.缄(jiān)默 晦暗(huì) 翩然(biān) 挑拨离间(jiàn)
5、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面是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公然抱茅入竹去……归来倚杖自叹息”写出了诗人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一点儿也不生气,很乐观的面对。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结尾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各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2)这部书成功地刻画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请你选择下列人物中的一个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阿尔焦姆 丽达 朱赫来
8、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 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 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 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给下列字注音。
泊______ 潺_______ 蕴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朦胧”属原_____词,在本文中作______词用。
【4】划 的句子为表达“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用了词语“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这个词。
【5】“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句话说明了( )
A. “我”在这些小伙伴中是年小的。
B. “我”是城里来客,应该坐在舱中。
C. 故乡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6】第一段的描写,表现了( )
A. 小伙伴们拔篙、点船、架橹、摇船等一系列驶船动作的娴熟。
B. 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赶赴赵庄看戏的心情。
C. 小伙伴的娴熟的驾船技术和欢快愉悦的心情。
【7】“我”和少年小朋友的心情,在第一段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动词表达出来的。
【8】第一段和第二段各自所用的主要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
A. 前段用行动描写,后段用环境描写
B. 前段用心理描写,后段用行动描写
C. 两段都是行动描写。
【9】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和借代 D. 比喻和拟人
【10】划横线的句子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 确实是船走得慢
B. “我”急于看戏的缘故。
C. 他们换了四回手,已没有力气了。
D. “我”对岸上吹来的香气烦腻的缘故。
【12】第二段的三个句子各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二段意思正确的解释是( )
A. 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苦劳作。
C. 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 写美丽的景色,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孩子划船技术高超。
【14】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与第二段下列表猜测的语句相照应的句子,分别写在各句的后面。
A.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料想便是戏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或者也许是渔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这则节选短文选出一个恰当的标题( )
A. 赵庄看戏 B. 月夜抒怀 C. 赵庄途中 D. 月夜行船
9、作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精气的摇篮。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
请围绕“读书”的话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②演讲稿要体现出演讲的特征;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