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惧惮dàn 欺侮wǔ 冗杂rǒng 农谚yàn
B. 狩猎shǒu 晦暗hùi 怅惘wǎng 楔形xiē
C. 迁徙xǐ 缄默qiān 幽悄qiǎo 差互cī
D. 龟裂jūn 俶尔shū 佁然yǐ 两栖qī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彷徨/惶恐 行辈/行伍 眼色/退避三舍
B. 连翘/翘首 寒噤/禁受 卸载/风雪载途
C. 缅怀/勉励 麟麟/遴选 冠名/如雷贯耳
D. 卑劣/烈焰 压榨/出轧 竭力/怒不可遏
3、下列选项和划线句意思不尽相同的一项是( )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这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A.后世之所以把该画作为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是因为它是当时的社会实录。
B.难道后世之所以把该画作为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不是因为它是当时的社会实录吗?
C.后世之所以把该画作为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不能说是因为它是当时的社会实录。
D.正是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所以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火相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微雕艺术家处心积虑,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随意雕刻。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港)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三、四句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名句默写。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4)《马说》一文中“食马者”不识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片段,回答问题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的信中写道: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的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 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
①该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 (人名)。这段文字把儿子的信比作 ,表达了傅雷夫妇对儿子信的盼望以及接到信的喜悦之情。
②傅雷接到儿子的信非常高兴,根据选文,他高兴的原因有哪些?
8、【一】故乡的堰塘
■李国新
①我总是对故乡的堰塘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是因为我对它爱得太深的缘故!我的老家门前30米处东南方,有一口呈月亮形的堰塘。塘水清清幽幽,一年四季池水饱满。
②我是喝堰塘的水长大的。我住的台子叫姜葛台,但没有一个姓姜的人,只有七八户人家,大家都吃塘里的水。每天清晨,台子上的人,挑着两只木桶,去塘里挑水。塘里的水用来饮用、煮饭、烧菜。塘里的水,感觉是那么鲜活,那么有味,那么纯洁,那么自然,那么美妙。
③我是食堰塘里的鱼长大的。小时候,我爱钓鱼,特别喜欢到堰塘里去钓。我自制一根竹竿,买一根塑线,系一根鱼钩,把家里的米拌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抛,几分钟,伸出钓竿放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一扯竿子,就会有一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堰塘里以鲫鱼、黑鱼、鳝鱼居多,其次是泥鳅、草鱼、鳊鱼。特别是夏天的早上,堰塘里的鱼三五成群地戏水。到了腊月,荷叶、蒿草枯萎了,水草沉了,塘水不再丰盛了,村里的人会干塘。抽水机把塘水抽干了,一是捞鱼,二是挖藕。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来到塘边。眼看着塘水慢慢少下去,里面的鱼儿一个一个动起来,东躲西藏,大人孩子们就高兴了。大家下水把鱼捉上来,集中后按人头分鱼。堰塘里的鱼似乎是捞不完的,每年都有。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
④我是吃堰塘里的莲蓬长大的。月亮弯似的堰塘里,齐刷刷长满荷叶,青枝绿叶,好比乡村的姑娘,清丽可爱。早春时节,波光粼粼的塘水里,小荷又露出尖尖角了,破水而出,慢慢长大。霎时,堰塘全部布满,慢慢尖尖角舒展开来。春夏之交的时节,寻着尖尖角抽藕梢,藕梢细长白嫩,又脆又甜。但藕梢是抽不完的,塘底的根又冒上尖尖角。到了夏天的时候,荷叶长成斗笠一样大了,堰塘里变成了绿色的世界。接着荷叶旁边又长出一个尖尖角了,像毛笔一样大小,慢慢变成粉红色的荷花绽放。荷花和荷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们好像母女,好似姐妹,相依相偎,各显风姿。六月天,奶奶腌菜的时候,就叫我去塘边摘一些荷叶,那时的荷叶真是茂盛,甚至长到塘埂上了,顺手可摘。把荷叶晒干了,封腌菜坛子的口,腌菜不走味,耐存,荷叶香味扑鼻。到了夏秋之季, 荷花迅速变成莲蓬。水上的莲蓬、水面的菱角,一样甘甜爽口。
⑤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是它养育了我,抚育了我,我流淌的血液中,有堰塘给予我的灵气和养分!故乡的堰塘,已经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子。故乡的堰塘啊,我永远怀念你的美好,永远将你的美好化成我做人的动力,在我的人生中,也把自己的爱和情,去无私奉献,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
【1】围绕“堰塘”,作者主要写了儿时故乡的哪些往事?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我自制一根竹竿,买一根线,系一个鱼钩,把家里的米拌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抛,几分钟,伸出钓竿放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一扯竿子,就会有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
【3】第④段中,作者以时间为序,具体描写了“荷”的生长,请完成下面的填空,归纳这过程。
早春,小荷露出尖尖角破水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 → 荷的尖尖角抽出藕稍→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夏秋之际,荷花变成莲蓬。
【4】.文中画线语句写道:“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从上文看,“我”称呼堰塘为“衣食父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5】读文章首尾段落,揣摩作者对“故乡的堰塘”所持的感情。
9、请以“这个春天,我种下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