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才美不外见
C. 选贤与能
D.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额枋 fáng 匀称 chèn 洨xiáo河 鸣钟击磬qìng
B. 韶sháo光 镂lòu空 脂zhī粉 惟妙惟肖xiào
C. 发闷mèn 强劲jìn 蟠pán龙 素湍tuān绿潭
D. 池沼zhāo 着zhuó眼 矫jiǎo健 煞shà它风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B. 陶渊明,西汉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C.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 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 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 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5、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用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 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
D. 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文章,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昆虫记》被誉为“ ”。在这本书中,蝉在地下“潜伏”四年; 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8、阅读《壶口瀑布》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 ;挟而不服, ;不平则呼, ;死地必生,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末段四处划横线上应填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柔中有刚 压而不弯 遇强则抗 勇往直前
B.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C.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D.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勇往直前 柔中有刚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段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B.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C.第二段写河水在龙漕里的特点——凝重、哀愁、如泣如诉、不堪一击。
D.第三段首句“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段的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景细腻,用词准确、生动。
B.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C.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D.选文采用以小见大、实虚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水由低到高,流泻而去,令人震撼的形态。
【4】下列对选文语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句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语言颇有气势,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怨、愁”各种情感。
D.结尾一段运用长句、整句,很有韵味,引发出诗意的联想。
9、按要求作文。
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相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