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B.《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 《安塞腰鼓》 《大雁归来》 《大自然的语言》
解说:四篇文章标题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扬州市政府食堂清明假期对外开放,不仅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让政府食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解说:该句没有语病。
C.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随着《流浪地球》电影的热映,这句话也随之走红网络。
解说: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好奇”号火星车搭载的相机最近在火星上拍到了两次日食。
解说:这句话主干是“相机拍到日食”
3、下列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籍贯、名、字、官名、世称等,古人称谓各有不同,如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白居易因字乐天,世称“白乐天”;杜甫,因官世称“杜少府”。
B. 狗皮膏药是指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药膏,疗效比一般膏药好。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C. 写游记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这样才能令人难忘。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D. 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说服力,演讲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来吸引听众,引起共鸣。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男有分(fèn) 其名为鲲(kūn)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B. 学学半(xuè) 讲信修睦(mù) 或尽粟一石(shí)
C. 三重茅(chóng) 不知其旨(zhǐ) 才美不外见(xiàn)
D. 长林梢(cháng) 教学相长(zhǎng) 大庇天下(bì)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卷”“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
B.“忍”“欺”写出了作者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愤懑和无奈。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社日将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⑧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将士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7、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1)任何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结局即使悲壮但绝不可怜。________(作者)的《平凡的世界》里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名人传》描写的精神巨人_______、米开朗琪罗、__________,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2)阅读下面名段的两个翻译版本,回答问题。
(甲)
“放心吧,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大干一场,偏偏要向权威的结论挑战。虽然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是正确的,但因此而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完全错了。咱们走着瞧吧!”
(乙)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准备“大干一场”,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个翻译版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请结合两个版本的翻译分别谈谈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宝
①老孙有一儿一女,儿女后来相继成家了。
②女儿结婚前要买婚房,首先考虑的就是要照顾父母,离得近才方便,就选了她们小区里的一套,跟老孙家就隔着几座楼。女婿是外地留京的大学生,父母都在外地,在哪儿买房都一样,也没啥意见。
③结婚后就要生孩子。老孙叫过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你哥的甭说了,我们肯定得看着。你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吧。”女儿点点头,没说啥。
④两个孩子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他给孙子起名叫大宝,想让外孙叫二宝。女儿淡淡地说:“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果真没叫宝,叫晓晓。
⑤女儿把婆婆接来,照看孩子。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婆婆着急忙慌地回乡下跟公公团聚去了。女儿和女婿只好自己带着孩子。
⑥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上去玩,见几个孩子正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什么。大宝也要去看。老孙拉住他:“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了一声“姥爷”,接着看地上。老孙说:“晓晓,姥爷带你去中心广场玩吧。”晓晓说:“我们看蚂蚁搬虫子呢!”老孙嘟哝了一句:“闲的!”
⑦大宝小声问他:“爷爷,蚂蚁怎么把那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它们搬不进去。就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大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⑧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
⑨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就报名。老孙问他:“上哪儿啊?”大宝说:“景德镇。”老孙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他指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大宝没说啥。
⑩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要不暑假就放我们这儿吧?”女儿说:“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去游学,去夏令营。”老孙没再说啥。
⑪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防车呼啸着往小区里开去,他赶着去看热闹。到了地方,却发现是女儿家那个门洞,心就一下子揪起来。只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来,后面跟着晓晓。消防员教育他以后要注意安全。晓晓点点头。
⑫老孙忙着问:“晓晓,怎么回事啊?”晓晓说:“我做油焖大虾,火开得太旺了,油也太热了,往里一倒虾,油扑出来了,着了。”老孙急了:“怎么着了?”晓晓赶紧解释:“我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了,是邻居阿姨报的警。”老孙训斥他:“你说你,这么小的孩子,做什么油焖大虾呀!嘴巴就那么馋吗?”晓晓说:“下回我把火关小点儿,让油温低点儿就没事了。”
⑬初二放寒假,晓晓要到外地去看他爷爷奶奶。大宝听说了,就回来对老孙说:“我也想跟他一块儿去。”老孙一撇嘴说:“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那边还没暖气,屋里没有外头暖和,跟冰窖似的。一出了太阳,好多人都跑出来晒太阳呢。”大宝吓得一哆嗦,似乎真被冻到了。
⑭老孙找到女儿:“你们真让他一个人回老家?”女儿说:“我们又没假,只能让他一个人回去。”老孙说:“我们帮你看着他吧。”晓晓倒笑了:“姥爷,你可真逗。我都多大了,还用你们看着?我爷爷奶奶想我了,我得去看看他们。都说江南风景好,我也得去欣赏欣赏啊。”
⑮转过年来就是中考,晓晓考上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后来老孙才听说,晓晓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作文,还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二等奖,题目是《山里的年》,这都是能加分的。而大宝连高中的分数线都没够上。他爸妈气得要死,可他还抱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
⑯老孙也是恨铁不成钢,叫过大宝来说:“晓晓参加作文比赛获了奖,能给他加分啊,你怎么就不参加呢?参加了,兴许还能获个奖呢。”大宝百无聊赖地说:“那么点破事儿写来写去,有意思吗?”
⑰老孙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1】下面对本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对比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篇文章通过老孙的孙子大宝和外孙晓晓的成长经历的对比来呈现主题。
B.作者选取看蚂蚁、游学等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儿,表现两个孩子的不同经历,进而表现出两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不同影响。
C.大宝说的“那么点破事儿写来写去……”与上文晓晓的获奖作文《山里的年》,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大宝的生活阅历少,目光狭窄。
D.作者写晓晓做油焖大虾差点引发火灾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晓晓的可怜,父母没时间管他,爷爷奶奶姥爷也不管他。
【2】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老孙嘟哝了一句:“闲的!”
老孙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
【3】结合全文内容,请说说文章最后,老孙为什么“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9、请以“和______在一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