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B.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来自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祖籍是新疆伊宁人。
D.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宵节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B.国庆长假,对于欧美一些零售商和奢侈品牌而言,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周”。大量的中国游客,给当地低迷的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C.去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有的晴空万里,有的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D.小明在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就目空一切,自以为他是天下第一,这是很不好的。
3、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 堕落 神龛 屏嶂 销声匿迹
B.枷锁 告诫 帷幕 燎原 再接再励
C.酝酿 演译 懈怠 赋予 酣畅淋漓
D.奠基 穹顶 絮叨 撺掇 奔放不羁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怜(怜惜)之(《陈涉世家》)
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得,通“德”,感激)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C.兵(兵器)甲已足(《出师表》)
D.虽千里(千里的土地)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请赏析首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下面对本首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B.这首诗有二言、七言、九言句,不讲究平仄、对仗。
C.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征在本诗中体现非常明显,如顿挫,是就内容而言的,包括题材的严肃、境界的阔大、感情的悲壮等。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而不动安如山。”三句,理想崇高,境界阔大,朗读时要激情奔放,铿锵有力。
6、《北冥有鱼》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致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这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在这封信中,傅雷提到了“坚强”,那么“坚强”的内涵是什么?
【3】结合书信内容,说说傅雷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油菜花的笑容
我所住的县城开发区,开发于八十年代,整体布局不尽合理:方圆有两间中学,一间小学,一间幼儿园,住户几千家,几万人,只设一个小型菜市,而且位置不中心。开发区里有一村庄,村前有块空地,菜农为方便市民,常挑菜到这里卖。
有一位姑娘亦来设摊,简易钉制的菜架,可摆菜上百斤。姑娘个子瘦小,一米五多,留着短发,常穿着深蓝色衫,黑色裤,皮肤黝黑,像个“黑人”。她每天裤腿半湿而且沾有泥土,看得出来,当天的菜都是从地里直接运到市场的。
周末,天上响雷,乌云密布,我提着伞出门办事。途中大雨滂沱,我避在别人门前。此时,路上一个女人蹬着三轮车,载着菜和一个大概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门前匝道上艰难地前行。也许被雨赶着,蹬车过猛,到这里女人已力气全无。坐在车上小女孩很懂事,跳下车来,跟在后面推,任凭风吹雨打。啊,又是那位姑娘,我赶忙打着伞走过去,遮挡着小孩,并帮她将菜推到摊档。
下午回家,我又路过她的菜摊。这时,市民购菜的高峰时已过,逛菜市的只有三三两两。她的摊上只有小女孩在睁着圆圆的眼睛,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我好奇地走近菜摊。她眨眨眼睛,笑着说:“你是早上帮我妈推车的伯伯,对吗?伯伯,你想买菜是吗?”我笑了笑:“你会卖吗?”“我懂。伯伯,你说你要买什么菜,要多少就卖多少给你。”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不满我怀疑她的能力。
“我想买很多很多的菜。”“伯伯,我没有很多。”“要一斤小白菜。”我说。
她哈哈大笑起来:“伯伯,你吓死我了,原来你只要一斤,是这么少的,看,我称给你。”她抓着菜放在盘秤上。
“多少钱?”“两元五角。”“给你三元,不用找。”
她一定要找回给我。她说,妈妈说过,买卖要公平,多一分也不能收。完后补充一句:“谢谢伯伯‘帮衬’。”
她动作的利索,嘴巴的甜,像个成熟的商人,令我刮目相看:这是一个六七岁的农村女孩啊!
第二天下午,我下班回来,发现菜摊上又是她一人在忙碌地卖菜。我心里一沉,埋怨起来:这女孩本该是上学的年纪,父母怎么这样狠心?
我静静地站在旁边,直到她忙完。她抬头看见我,很高兴:“伯伯,你又来了,买什么菜?”语调慢慢的,有一点撒娇味。趁着顾客少,我忙问;“你怎么不上学?”
“学校很远,妈妈没时间接送我。妈妈说,等卖菜赚够了钱,让我进‘封闭学校’读书。”
“你懂得什么叫‘封闭学校’吗?”
“妈妈说,‘封闭学校’是要交好多好多学费的学校。”
“你想去吗?”
“不想,要交好多好多学费,交不起,妈妈好辛苦。”
她低下头,手捏着胸前的一颗纽扣。
“那你想到哪里读书?”“‘封闭学校’能学很多很多东西的,长大了能做很多很多的事,你怎么不想去呢?”
她沉默了,泪水从圆圆的脸蛋簌簌而下。
一会儿,她低下头小声说:“我想做好多好多的事,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漂亮的衣服、好漂亮的鞋子给妈妈穿。”
“你好乖、好聪明啊!”
她又高兴地说:“我还会煮饭炒菜,晚上是我煮好饭、煲好菜等妈妈从菜地回来一起吃,吃完后妈妈教我学习,做完作业就睡觉啦。”
收市时间已到,她妈蹬着三轮车来了。她大汗淋漓,全身几乎湿透。
我对她妈妈说:“你孩子很聪明,要好好培养她才对。”
她擦擦脸上的汗,平静地说,孩子已七岁,很听话,很懂事,是要培养好她。她本该读一年级了,但自己村委会学校不招食宿生,离家又远,我没时间接送,因此读完幼儿园、学前班后就在家中,我晚上辅导她。
她指了指市场左边的学校:“村委会里有些家长把小孩送进了这间学校,是私立的,全托,学费很贵,一年加上食宿、资料等杂费,要近两万,我决定也把她送进这学校去。”
原来她和爱人原是建筑工人,老公能砌砖,是大工,她拌泥浆,是小工。每天两人(本地叫一合工)能赚二百多元。但爱人后来因事故去世,她只好改行,回家种菜卖。村里人同情她,纷纷同意将自家大路旁的田地和她对换,方便她施肥、收菜。她凌晨去摘菜,五点多就推菜上市,下午五点又回菜地施肥、锄草、浇水,要干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完工。
我问:“你不觉得累么?”
她用手撩撩前额上的刘海:“都习惯了,不累。为了生活,为了培养好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半年多后的一天,我再去买菜时,小女孩已不见了。姑娘笑着对我说:“孩子已进这间学校了。我现在已和校方联系好,也吃学生餐,连午饭都不用在家里提过来了。孩子下完课,就直接送饭给我吃了……”
她笑得很开心,很知足。这笑脸使我想到了三月里遍野金黄的油菜花。虽然有“菜”之名,其实也是开花的啊,而且开得那样顽强、质朴,笑得那样清香、美丽……
【1】选文的标题有怎样的妙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4】选文中画浪线的段落有什么作用?
【5】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表现母女俩的精神品质。
B. 选文写小女孩的妈妈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C. “我”在选文中起到侧面衬托小女孩的作用。
D. 选文结尾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只要我们有追求,热爱生活,就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夏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空灵美丽,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喜悦。让我们和夏天一起激情满怀,一起艳阳高照,一起放飞梦想……
请以“和夏天一起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叙述完整,想象合理;(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