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林芝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记,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作者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被奉为道家经典。

    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幽默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登勃朗峰》,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艺术、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B.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宽容、慈爱的父亲。

    C.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D. 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使这部作品语言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E. 《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眶     喧哗   慢不经心   销声匿迹

    B. 妩媚     驰聘   自圆其说   和颜悦色

    C. 恭顺     腑瞰   风云变幻   震耳欲聋

    D. 浮躁     襁褓   川流不息   天衣无缝

  •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教,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体裁是乐府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B.诗歌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中“惜不得”的意思是宫使把炭抢走了却并不珍惜。

    2请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在这封家书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请在阅读完全书的基础上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①  开船,在桥石上一  ②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③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④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戏途中   B. 渔火点点   C. 月夜行船   D. 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  磕  夹  飞   B. 点  敲  混  飞

    C. 磕  点  混  箭   D. 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 味觉   视觉   听觉   B. 嗅觉   听觉   视觉

    C. 嗅觉   视觉   听觉   D. 味觉   听觉   视觉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喜   惬意   B. 迷茫 困惑

    C. 沉醉   忘我   D. 惆怅 烦闷

    6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 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 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 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 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7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鲁迅在平桥村里追寻着至真至纯的童年回忆,陶渊明在桃花源中追寻着简单幸福的美好生活,柳宗元在小石潭边追寻着内心的那一份宁静和快乐……生活中美好的风景无处不在,值得我们追寻,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请以《追寻那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