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阳区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B.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C.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D.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齐鲁报社组织了近80多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的家乡,采访莫言的亲人。
B.食用巧克力虽然能够激发大脑的工作速度和记忆力,而且每周至少食用一次巧克力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能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我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正在热映,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络绎不绝。
B. 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4、对下列语句进行正确排序的一项是( )
①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确立了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观点。
②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③它的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
④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⑤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A. ②⑤①④③ B. ②⑤③①④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④②⑤③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D.此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绪,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6、按照提示默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_____________这一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回答了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傅敏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孤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圈固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一匹匹将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门口一张木桌,摆了一盆蚕沙,咖啡色,油菜籽粒般大小,桌边悬一张红纸,写一行黑字,大抵是讲,这蚕沙可以装进枕头里,给小孩用,祛毒、活血什么的。孩子好奇蚕沙是什么东西,当听说是蚕宝宝拉出的便便,惊诧极了:“便便不臭吗?”不臭!蚕短短的一生中,吃的是微甜的桑叶,排泄物怎么会臭呢?进而跟孩子讲,妈妈小时候放的那头牛,也是整天吃的青草,拉出的便便同样不臭。蚕和牛,是世间的神物。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要子则闲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阳光洒下来,映照着脸上的娴雅与安宁,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那么温暖,那么静美。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⑥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有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一贯知足,自闲。
⑦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匆匆来去,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到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⑧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楼,将来娶个好媳妇……养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⑨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⑩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断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⑪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协》,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19日15版,有改动)
【1】文中的这对夫妇具有怎样的特点?
【2】赏析下面的句子。
(1)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那么温暖,那么静美。(从修辞的角度)
(2)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本文第⑦段写出了当下人们怎样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说一下。
9、(1)班级要举行演讲比赛,请你以“读书人是幸福的”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2)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
要求:①以上文题任选其一。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规范、整洁。
④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